[实用新型]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2057.1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00 | 分类号: | H01P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ma pex 三通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具体用于微波设备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射频回路中以连接射频电缆或微带线。
背景技术
SMA连接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小型螺纹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它具有频带宽,性能优,高可靠,寿命长的特点。
I-PEX是超小型连接器第一个系列的产品,简称一代板端。主要特点:高效率,无需焊接线缆终端,和SMT型同轴插座配合高度2.5mm,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GPS导航仪等设备。
现有技术不足:目前行业里很多设备里面都需要SMA线缆组件及I-PEX线缆组件,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由于设备功能要求和设备内部安装环境的局限,无法同时安装多组线缆组件,导致需要增加设备数量来弥补此点,费用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达到减少设备使用数量的目的,间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包括:
SMA组件,该组件的前端内部安装有第一插针,该插针被一绝缘子一固定于组件内部;
I-PEX组件,该组件内部安装有第二插针,该插针被一绝缘子二固定于组件内部;
位于SMA组件内部且同时位于第一插针的一侧和第二插针的下方还设有第三插针,该插针被一绝缘子三固定于组件内部,同时,该插针的一侧设有能够推动其本身移动的推管。
进一步,所述第二插针的下端设有绝缘塞。
进一步,所述第三插针的周身围绕有弹簧。
进一步,所述推管与绝缘子三之间安装有绝缘垫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它采用了三通连接器的设计理念,但是又区别于市场上常规的三通连接器的含义(市场上常规的三通连接器均是一路信号入二路信号同时输出的),而本实用新型则做到了一路信号入,可选择性的接通其余两路信号,同时又不增加设备数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插针 2、第二插针 3、第三插针 4、绝缘子一 5、绝缘子二6、绝缘子三 7、推管 8、绝缘塞 9、弹簧 10、绝缘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所示,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包括SMA组件和I-PEX组件,SMA组件的前端内部安装有第一插针1,该插针1被一绝缘子一4固定于组件内部,I-PEX组件内部安装有第二插针2,该插针2被一绝缘子二5固定于组件内部;位于SMA组件内部且同时位于第一插针1的一侧和第二插针2的下方还设有第三插针3,该插针3被一绝缘子三6固定于组件内部,同时,该插针3的一侧设有能够推动其本身移动的推管7。
除此之外,第二插针2的下端设有绝缘塞8,保证第三插针3和第二插针2在不工作时保持绝缘;第三插针3的周身围绕有弹簧9,用于缓冲推管7的推力;推管7与绝缘子三6之间安装有绝缘垫片10。
如图2所示,A箭头为信号输入端,B箭头和C箭头均为信号输出端,此时,第二插针2和第三插针3接触,C箭头表示的输出端为自由状态,信号从B箭头表示的输出端输出;
如图3所示,A箭头为信号输入端,B箭头和C箭头均为信号输出端,此时第二插针2和第三插针3不接触,B箭头表示的输出端为自由状态,信号从C箭头表示的输出端输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MA/I-PEX三通型连接器,它采用了三通连接器的设计理念,但是又区别于市场上常规的三通连接器的含义(市场上常规的三通连接器均是一路信号入二路信号同时输出的),而本实用新型则做到了一路信号入,可选择性的接通其余两路信号,同时又不增加设备数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2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步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周期性回型镂空结构的太赫兹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