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1004.8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顺泉;李章生;王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F16K5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成型 水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来水管道中时常会使用到出水龙头等部件,该些管道部件如果完全采用金属铜作为材料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也使产品造价较高,不利于产品的销售。目前出现的一种铜包塑水道在达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但现有的铜包塑水道成型工艺多使用铜嵌件注塑、二次注塑和焊接等工艺,成本和不良率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该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方便产品的组装及减少不良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竖立的铜包塑水道和设在两铜包塑水道之间的水道,所述铜包塑水道包括塑料管脚上段、塑料管脚下段和设在塑料管脚上、下段之间的铜管脚,所述塑料管脚上段下部设有凸管,其侧向设有侧管,在其上部体内设有水开关;所述水道连接在两竖立铜包塑水道的侧管之间,所述铜管脚套在凸管和塑料管脚下段外围,所述塑料管脚下段与塑料管脚上段下部的凸管连接固定以将铜管脚固定在塑料管脚上、下段之间。
进一步的,上述塑料管脚下段上部设有缩径外螺纹,该缩径外螺纹与凸管内孔道内设有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铜管脚内通孔内设有内凸缘,塑料管脚下段上部的阶梯表面顶靠在内凸缘下表面。
进一步的,上述缩径外螺纹与凸管内孔道内的内螺纹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上述水道两端内孔道内与两侧管外表面之间设有套在两侧管外表面上的两个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上述水开关上设有两圈第三密封圈。
进一步的,在两铜包塑水道中段位置之间设有支撑板,以增强水道强度。
本实用新型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通过铜管脚套在凸管和塑料管脚下段外围,塑料管脚下段与塑料管脚上段下部的凸管连接固定以将铜管脚固定在塑料管脚上、下段之间,从而使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可与水龙头座体连接,该种铜管脚与塑料管脚上下段的连接方式避免了注塑、二次注塑和焊接等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组装成型的水道结构,包括两组竖立的铜包塑水道1和设在两铜包塑水道1之间的水道2,所述铜包塑水道包括塑料管脚上段3、塑料管脚下段4和设在塑料管脚上、下段之间的铜管脚5,所述塑料管脚上段下部设有凸管301,其侧向设有侧管302,在其上部体内设有水开关6;所述水道2连接在两竖立铜包塑水道的侧管302之间,所述铜管脚套在凸管301和塑料管脚下段4外围,所述塑料管脚下段4与塑料管脚上段下部的凸管301连接固定以将铜管脚固定在塑料管脚上、下段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塑料管脚下段上部设有缩径外螺纹7,该缩径外螺纹7与凸管内孔道内设有的内螺纹8螺纹连接,所述铜管脚内通孔内设有内凸缘9,塑料管脚下段上部的阶梯表面顶靠在内凸缘下表面。
所述塑料管脚下段4与塑料管脚上段下部的凸管301连接除了可以是上面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凸管30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而塑料管脚下段上部设有内螺纹,两内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或者凸管301与塑料管脚下段上部通过卡扣等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较好的密封,上述缩径外螺纹与凸管内孔道内的内螺纹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0。上述水道两端内孔道内与两侧管外表面之间设有套在两侧管外表面上的两个第二密封圈11。上述水开关上设有两圈第三密封圈12。
进一步的,在两铜包塑水道1中段位置之间设有支撑板13,以增强水道强度。该支撑板两端设有正六边形通孔或其它形状的通孔,在铜管脚5上设有与该通孔相配合的外截面。支撑板13可以由铝合金、不锈钢或是铜制造而成(如图3、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1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