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基质级配和冲洗防治堵塞的人工湿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9452.4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良杰;湛含辉;刘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基质 冲洗 防治 堵塞 人工 湿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基质级配和冲洗防治堵塞的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处理效果好,生态效益好,操作成本低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F)卫生状况好,应用最为广泛。但是HSF的堵塞问题严重影响着HSF的使用寿命,目前最常用的解决人工湿地堵塞的方法是停休轮作,此方法虽然效果较好,能恢复一定孔隙率,但存在两点明显不足,一是停休轮作需要其它湿地代替其运行处理污水,这样会增加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二是此方法只能解决生物因素导致的堵塞,不能解决无机物引起的堵塞。对于HSF其堵塞主要发生于进水端的几米范围内,严重影响着HSF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基质级配和冲洗防治堵塞的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常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依据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常发生堵塞的前段距离,将湿地基质床分为两部分,进水端一侧的左下方大粒径基质和出水端一侧的右上方小粒径基质,在两种粒径的分界线上设置冲洗管。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常发生堵塞的前段距离由基质粒径、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等决定,一般为3~6m。
左下方大粒径基质与右上方小粒径基质分界线的倾斜角度为15°~45°,以常发生堵塞的前段距离与湿地基质床底端的交界点为旋转点,向进水一侧倾斜。
在两种粒径基质分界线上设置的冲洗管,其靠近大粒径基质一侧的开孔率大于靠近小粒径基质一侧,且至少为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冲洗基质孔隙内的堵塞物,能解决湿地的堵塞;左下方基质粒径大,孔隙率大,能延缓湿地堵塞且易于冲洗;右上方基质粒径小,能保证处理效果;冲洗管按一定角度倾斜安装,可以增强冲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立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洗管的开孔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进水渠;2进水穿孔墙;3进水阀门;4左下方大粒径基质;5出水阀门;6右上方小粒径基质;7出水穿孔墙;8出水渠;9冲洗出水阀门;10冲洗管;11可旋转弯头;12冲洗进水阀门;13表层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操作分为两个主要过程:一是污水处理过程;二是冲洗过程。
表层基质13上种植植物。
污水处理时,打开进水阀门3和出水阀门5,关闭冲洗出水阀门9和冲洗进水阀门12。污水经进水阀门3,进入进水渠1,进水渠1中的污水经进水穿孔墙2进入湿地基质床内,湿地左下方大粒径基质4可以延缓湿地堵塞,右上方小粒径基质6能保证湿地处理效果。污水流经湿地基质床后,经出水穿孔墙7,进入出水渠8,最后由出水阀门5排出。可旋转弯头11,可以安装在出水渠内也可以安装在出水渠外,用来调节湿地基质床内的液位,以保证湿地基质床的利用率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深。
冲洗时,关闭进水阀门3,打开冲洗出水阀门9、冲洗进水阀门12和出水阀门5。冲洗管10在大粒径基质4和小粒径基质6的分界线上倾斜布置。冲洗水经冲洗进水阀门12进入,经冲洗管10均匀布水后,进入湿地基质床对其清洗,清洗后的水进入进水渠1和出水渠8,最后由冲洗出水阀门9和出水阀门5排出。
若进水阀门3安装在了进水渠最底端,则可省去冲洗阀门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9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