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29249.7 | 申请日: | 2014-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0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延寿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培 耕作 栽培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物栽培固定器,尤其是一种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作物栽培领域,固定器使用极为普遍。
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固定器,具有以下不足,一适用范围较窄,不能同时适用种子,幼苗或者植苗使用,进而给作物的栽培带来较多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至少包括固定器、盆本体、固定螺牙、置入口、定植篮、爪状束口、培养瓶、瓶口、培养槽、上盖、开孔、环凸和海绵;固定器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盆本体;盆本体内边缘设置有固定螺牙,上方开设有置入口、置入口中设置有往下延伸,且周围侧设置有镂空孔的定植篮,定植篮末端以一爪状束口向下进行穿透;固定器通过盆本体的固定螺牙螺组在培养瓶的瓶口处;所述定植篮通过顺势由该瓶口往充有培养液的培养瓶内部容伸;所述固定器与培养槽配合使用;所述培养槽上设置有一上盖、上盖上设置有数开孔,并向上延伸有环凸;当固定器以定植篮从开孔处填充有培养液的培养槽内部做容伸时,固定器能逐一安装跨置在环凸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固定器能够在作物的不同种阶段均可以获得使用,避免了作物的经常移栽,造成作物的损坏;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方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作物种植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幼苗种植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种子种植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别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利益实施例组合剖面图。
其中:10、固定器,11、盆本体,12、固定螺牙,13、置入口,14、定植篮,15、爪状束口,20、培养瓶,21、瓶口,30、培养槽,31、上盖,311、开孔,312、环凸,40、培养液,50、作物,51、幼苗,52、种子,6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培水耕作物栽培固定器,至少包括固定器10、盆本体11、固定螺牙12、置入口13、定植篮14、爪状束口15、培养瓶20、瓶口21、培养槽30、上盖31、开孔311、环凸312和海绵60;固定器10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盆本体11;盆本体11内边缘设置有固定螺牙12,上方开设有置入口13、置入口13中设置有往下延伸,且周围侧设置有镂空孔的定植篮14,定植篮14末端以一爪状束口15向下进行穿透;固定器10通过盆本体11的固定螺牙螺组在培养瓶20的瓶口21处;所述定植篮14通过顺势由该瓶口21往充有培养液4的培养瓶20内部容伸;所述固定器10与培养槽30配合使用;所述培养槽30上设置有一上盖31、上盖31上设置有数开孔311,并向上延伸有环凸312;当固定器10以定植篮14从开孔311处填充有培养液40的培养槽30内部做容伸时,固定器10能逐一安装跨置在环凸312上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要在栽培的作物50从置入口13直接种入定植篮14中,让作物50的茎部泵动爪状束口15伸出,以浸入在培养液40中;透过爪状束口15将作物50固定在定植篮14内,作物50不会往下掉落也不易拔出,让作物50能在种下后就可以尽快固定植株,若是作物仍处于幼苗51阶段,在定植篮14中放置吸水棉条或者海绵60,并配合定植篮14的往下延伸,让该幼苗51或者种子52也能吸收到培养液40中的水分与营养份,这样一来,固定器10能够在作物的不同种阶段均可以获得使用,避免了作物的经常移栽,造成作物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延寿,未经陈延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9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