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可塑硬膜外导管固定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8616.1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3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鹏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王同胜 |
地址: | 462000 河南省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可塑 硬膜外 导管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可塑硬膜外导管固定贴。
背景技术
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用一根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对患者腰背部穿刺置管行椎管内麻醉,术后通过较长时间保留导管持续给予镇痛药物,实现整个手术过程对患者进行麻醉。
在现有技术中,硬膜外麻醉穿刺后硬膜外导管的保护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硬膜外导管通常为软管,若不采取任何固定措施很容易发生弯曲、打折,因触碰或移动病人身体导致硬膜外软导管脱落而让病人重新穿刺承受二次痛苦。目前,医务人员通常用胶带固定硬膜外导管,该方法存在安全隐患,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容易脱落,而且无法定位穿刺点,无法观察调整位置,对整个麻醉甚至手术进程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可塑硬膜外导管固定贴,加工成本低,有效避免硬膜外软导管脱落、弯曲、打折,便于定位穿刺点和观察调整,舒适度高,利于普及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可塑硬膜外导管固定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沫板和粘贴于所述泡沫板上的固定胶贴,所述泡沫板一端中部设有T型缺口,所述T型缺口由相互垂直并贯通的纵向缺口和横向缺口组成,所述泡沫板上设有弧形固定压槽,所述弧形固定压槽与所述横向缺口相互垂直,所述弧形固定压槽一端与所述横向缺口相接,所述弧形固定压槽另一端与所述泡沫板另一端相接,所述弧形固定压槽的直径与硬膜外软导管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泡沫板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与所述泡沫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泡沫板上设有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弧形固定压槽在所述泡沫板上压制成型。
优选地,所述固定胶贴为透明胶贴,所述固定胶贴的面积大于所述泡沫板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T型缺口完成穿刺点定位和观察调整,通过弧形固定压槽固定硬膜外软导管,二者相互配合,使硬膜外软导管竖直呈松弛形向头部方向固定于弧形固定压槽内,避免因触碰或移动病人身体导致硬膜外软导管脱落而让病人重新穿刺承受二次痛苦,避免因硬膜外软导管弯曲、打折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而造成医疗事故。
2.泡沫板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配合固定胶贴使该装置与人体粘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3.泡沫板上设有透气孔,配合T型缺口防止泡沫板长时间紧贴皮肤而引起皮肤受潮,增加舒适度。
4.弧形固定压槽在泡沫板上压制成型,固定翼与泡沫板一体成型,制作简单,制作材料造价低,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5.固定胶贴为透明胶贴,便于观察,固定胶贴的面积大于泡沫板的面积,进一步保证粘贴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弧形固定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泡沫板 2、固定胶贴 3、纵向缺口
4、横向缺口 5、弧形固定压槽 6、固定翼
7、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可塑硬膜外导管固定贴,包括泡沫板1和粘贴于泡沫板1上的固定胶贴2,泡沫板1一端中部设有T型缺口,所述T型缺口由相互垂直并贯通的纵向缺口3和横向缺口4组成,泡沫板1上设有弧形固定压槽5,弧形固定压槽5与横向缺口4相互垂直,弧形固定压槽5一端与横向缺口4相接,弧形固定压槽5另一端与泡沫板1另一端相接,弧形固定压槽5的直径与硬膜外软导管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泡沫板1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翼6,固定翼6与泡沫板1一体成型,配合固定胶贴2使该装置与人体粘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泡沫板1上设有透气孔7,配合T型缺口防止泡沫板1长时间紧贴皮肤而引起皮肤受潮,增加舒适度。
弧形固定压槽5在泡沫板1上压制成型,固定翼6与泡沫板1一体成型,制作简单,制作材料造价低,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固定胶贴2为透明胶贴,固定胶贴2的面积大于泡沫板1的面积,便于观察,进一步保证粘贴牢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鹏,未经万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8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静脉凹槽式抗菌敷贴
- 下一篇:软通道鼻咽部吸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