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取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6791.7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邵文;袁春华;韩新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取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样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闭取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石油化工及其煤化工行业中使用的采样器有传统的针型阀取样器、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
传统针形阀取样器由于不能密闭采样,存在样品暴露易受污染、样品不真实、采样过程中挥发性气体危害操作人身体健康等弊端。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消除了传统针形阀取样器的以上弊端,是目前石油化工装置取样器市场上的主流取样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并不能直接用于高温高压有毒腐蚀介质的在线采样,这是因为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采用的阀门多为控制阀,取样液体通常是300度以上的有毒腐蚀性介质,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和压力,取样泄露的可能性较大、安全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样泄露的可能性较大、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闭取样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取样设备,所述密闭取样设备包括:对取样点取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冷却的采样冷却器、对冷却后的所述样本进行气液相分析的冷却液分离器、对分离后的所述样本进行减压的采样减压器和对减压后的所述样本进行取样的取样器;
所述采样冷却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采样冷却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冷却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冷却液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采样减压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采样减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第四管道与所述取样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取样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采样冷却器的输入端相通;
所述第二管道分别与所述采样冷却器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冷却液分离器的输入端相通;
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所述冷却液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采样减压器的输入端相通;
所述第四管道分别与所述采样减压器的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取样器的输入端相通;
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取样器的输出端相通。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分类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通的第六管道。
可选的,所述采样减压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一个中空连接部连接第七管道和/或第八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采样减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采样减压器的第二输出端相通。
可选的,当所述第八管道用于连接外部的高压放空总管时,在所述第八管道上设置有安全阀;
当所述第七管道用于连接外部的低压放空总管时,所述第七管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有第十一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有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管道相通;
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有第十管道,所述第十管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管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利用采样冷却器、冷却液分离器、采样减压器、取样器等设备进行高温高压有毒腐蚀性介质的密闭取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针型阀取样器、在线钢瓶或玻璃瓶密闭取样设备导致取样泄露的可能性较大、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达到了可以保证所取样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了取样工人的危险性和劳动强度,避免了有毒腐蚀性介质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取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密闭取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6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