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5500.2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8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辛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秋朋 |
主分类号: | B65D25/14 | 分类号: | B65D25/14;B65D65/46;B65D77/40;B65D85/72;B65D85/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可食用 薄膜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盒装饮料或牛奶,主要是一种在包装盒内侧有一层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用于销售的液体饮料包括牛奶,已经普遍使用多层混合材料制成的包装盒,然而由于某些液体饮料或者牛奶,由于浓度较高其粘度也较高,致使一些饮料包括牛奶容易黏连在包装盒内壁上,致使人们无法全部饮用干净,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还由于一部分饮料黏连在饮料盒内壁,致使饮料盒无法按照可回收利用程序加以回收利用。针对这一问题,特别提供一种内侧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包装盒,旨在人们在饮用盒内饮料至不能吸出时,撕开饮料盒,将里面的可食用薄膜连同残余饮料一起吃掉,依此实现即节约饮料又有利于饮料盒回收利用的目的,以便于造福于社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饮料盒方面的不足,特别提供一种在饮料盒内侧带附加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包装盒,旨在人们在饮用盒内饮料至不能吸出时,撕开饮料盒,将里面的可食用薄膜连同残余饮料一起吃掉,依此达到即节约饮料又有利于饮料盒回收利用的目的,以便造福于社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饮料盒本体、可插入吸管的口、易撕开的压切线、易拉手柄、外层包装、可食用薄膜组成;可插入吸管的口在饮料盒本体上部的一角;易撕开的压切线在饮料盒本体的中部偏上,在易撕开的压切线的终端,在饮料盒本体的一角有易拉手柄。
在所述的在饮料盒本体的内侧有可食用薄膜。
所述的易撕开的压切线为相互平行的两条,其间隔距离为5~1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它能够使人们在饮用盒内饮料至不能吸出时,撕开饮料盒,将里面的可食用薄膜连同残余饮料一起吃掉,依此达到即节约饮料又有利于饮料盒回收利用的目的,以便造福于社会。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饮料盒本体,2、可插入吸管的口,3、易撕开的压切线,4、易拉手柄,5、外层包装,6、可食用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可食用薄膜的饮料盒,它由饮料盒本体(1)、可插入吸管的口(2)、易撕开的压切线(3)、易拉手柄(4)、外层包装(5)、可食用薄膜(6)组成;可插入吸管的口(2)在饮料盒本体(1)上部的一角;易撕开的压切线(3)在饮料盒本体(1)的中部偏上,在易撕开的压切线(3)的终端,在饮料盒本体(1)的一角有易拉手柄(4)。
在所述的在饮料盒本体(1)的内侧有可食用薄膜(6)。
所述的易撕开的压切线(3)为相互平行的两条,其间隔距离为5~10mm。
本发明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不管是采用其他任何的名称描述,只要是在饮料盒本体内侧有可以食用的薄膜,在饮料盒本体外部有能够易于撕开切口以及手柄的,均应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秋朋,未经辛秋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5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扇轴部件前端全密封防尘结构
- 下一篇:一种物品叠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