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断点限流的小型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2523.8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伟;张勇;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林益建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点 限流 小型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断点限流的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是配电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电气元件,在电力配电线路中一般用来分断、闭合电路并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功能,在电力系统中是一种关键性的产品。低压断路器一般是由触头、灭弧室、操作机构和过电流脱扣机构组成。正常情况下,操作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使得触头机构保持闭合或分开来切断或接通电力线路。在故障电流到来时,过电流脱扣机构检测到该故障信号,发出脱扣信号给操作机构,跳扣、锁扣解锁,带动触头机构打开一定距离(距离根据设计而定,以保证可靠熄弧),当小型断路器在断开过大的短路电流时,通过对电弧的作用,实现限制电流继续增加的趋势,即限流作用,并最终将电弧消灭。由于动、静触头存在电压从而在分离过程中形成电弧,电弧在磁吹效应和气体动力等效应下进入灭弧系统的灭弧室,进入灭弧室的电弧被灭弧室内的沿电弧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的灭弧栅片(也称金属栅片)分割成若干串联的短弧,从而使电弧快速冷却并迅速提高电弧压降,达到熄弧的目的。电弧在灭弧室内被熄灭时,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去,则会影响后续的灭弧。
低压断路器是一种保护电器,其中功能之一是在电力线路中避免设备受短路电流的损坏,而短路电流的大小受所处电力系统的容量决定,容量大,短路电流也大。也就是说,在大容量电力线路中,必须及时切断超大短路电流,这样对断路器的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为达到此目的,断路器的触头机构一般设计成可斥开式的限流结构,即在短路电流(故障电流)到来时,利用触头机构回路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电磁斥力,提前斥开触头一部分(一般上半部分称之为动触头机构,下半部分称之为静触头机构),由于瞬间增大了电气间隙,从而起到限制短路电流,减小电弧破坏能量(破坏力)的作用。此结构主要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流、并通过灭弧室吸收系统能量加快电弧的熄灭。为保证线路的安全,现有大规格的小型断路器其允许通过的电流最大值为60A,分断能力比较差,不能适用于大电流的用电场所。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小型断路器分断能力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断点限流的小型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断点限流的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传动机构、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的操作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触头系统相连,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的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的动触头上包括第一动触脚和第二动触脚,所述的静触头上设有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的灭弧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前盖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的隔板与后盖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的第一动触脚、与第一动触脚相对应设置的第一静触片、第一灭弧室均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的第二动触脚、与第二动触脚相对应设置的第二静触片、第二灭弧室均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第一灭弧室包括第一灭弧架和第一灭弧栅片,所述的第一灭弧架的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所述的第一灭弧架上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将相邻两个散热孔分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挡板呈波浪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第一动触脚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导磁片、第一绝缘板和第一覆铜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和杠杆,所述的操作机构通过U形杆与连杆相联动,所述的连杆与杠杆相铰接,所述的动触头固定于杠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杠杆上设有安装轴,所述的安装轴上设有预压扭簧,所述预压扭簧的一端与杠杆相抵,另一端与动触头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安装轴上设有两个预压扭簧,且两个预压扭簧设于杠杆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杠杆上设有卡块,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与操作机构相联动的支架,所述的卡块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2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