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针孔消融腋臭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1807.5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陶宏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宏炜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针孔 消融 腋臭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针孔消融腋臭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腋臭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目前治疗以擦药短期抑制臭味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皮肤切口疤痕、微创翻剥手术治疗范围不彻底易复发、伤口皮肤坏死换药留疤,造成患者腋下疤痕不敢示人,久之影响患者社交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针孔消融腋臭治疗装置,它具有不开刀、不缝针、不拆线、不换药、治疗范围大而不残留、一次治疗不复发、不伤皮肤血运、无皮肤坏死留疤的优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吸刮治疗管、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负压吸引仓、硅胶软管,吸刮治疗管的上端卡接有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通过硅胶软管与负压吸引仓连接,所述的吸刮治疗管的前端为封闭空心管,近头端设有一个椭圆形侧孔,且边缘处成刃状。
本实用新型配备有注水消融针,所述的注水消融针的一端设有数个注水孔,用于注入大汗腺消融药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注水消融针注入大汗腺消融药水使皮下肿胀分离,吸刮治疗管通过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及硅胶软管与负压吸引仓相连,吸刮治疗管主体为前端封闭空心管,近头端开有一个椭圆形侧孔,孔边缘打磨成刃,有利于吸刮毛囊及大汗腺;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上的侧孔,通过放气调节负压大小从而控制吸刮力度及速率,此吸刮治疗管可非常方便地将消融后的皮下大汗腺、皮脂腺、毛囊等刮除,并经由硅胶软管将刮除物即刻吸走收集进负压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具有不开刀、不缝针、不拆线、不换药、治疗范围大而不残留、一次治疗不复发、不伤皮肤血运、无皮肤坏死留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注水消融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吸刮治疗管1、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2、负压吸引仓3、硅胶软管4,吸刮治疗管1的上端卡接有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2,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2通过硅胶软管4与负压吸引仓3连接,所述的吸刮治疗管1的前端为封闭空心管,近头端设有一个椭圆形侧孔5,且边缘处成刃状。
本具体实施方式配备有注水消融针6,所述的注水消融针6的一端设有数个注水孔7,用于注入大汗腺消融药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注水消融针6注入大汗腺消融药水使皮下肿胀分离,吸刮治疗管1通过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2及硅胶软管4与负压吸引仓3相连,吸刮治疗管1主体为前端封闭空心管,近头端开有一个椭圆形侧孔,孔边缘打磨成刃,有利于吸刮毛囊及大汗腺;带气压调节孔的连接手柄2上的侧孔5,通过放气调节负压大小从而控制吸刮力度及速率,此吸刮治疗管1可非常方便地将消融后的皮下大汗腺、皮脂腺、毛囊等刮除,并经由硅胶软管将刮除物即刻吸走收集进负压仓。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具有不开刀、不缝针、不拆线、不换药、治疗范围大而不残留、一次治疗不复发、不伤皮肤血运、无皮肤坏死留疤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宏炜,未经陶宏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1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