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E模压加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0959.3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洪湖科技有限公司;杜元浩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32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 模压 加筋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管材,尤其涉及一种PE模压加筋管。
背景技术
PE是聚乙烯,PE管材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PE管由于具自身独特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埋地排水管,主要应用于城市供水、城市燃气供应及农田灌溉。
在现有技术中,PE管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承压能力低,容易受压胀大、破裂,另外,市场上现有的PE管均为标准件,因其长度固定不能灵活调整,故管体长度有时不能更好的与排水、排污工程相匹配。因此,针对现有的PE管材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PE模压加筋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E模压加筋管,不但管体长度灵活调整,克服了现有的仅为固定2米的缺陷,而且管材具有耐低温,弹性模量大,便于制做加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E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其中,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PE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
A模管、C模管与B模管之间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或者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数根C模管与A模管和B模管连接,即首先数根C模管相互连接,具体为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另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另一根C模管的插口管插入下一根C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如此类推直至数根C模管之间连接为一整管,然后整管一端的插口管插入B模管的承口管至定位面,A模管的插口管插入整管另一端的承口管至定位面。
上述的PE模压加筋管,其中,A模管、C模管与B模管的管壁上均设有数个环状加强筋。
上述的PE模压加筋管,其中,A模管、C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形成的PE模压加筋管其管长为2~8米,管径为0.2~2米,A模管、C模管与B模管通过热熔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E模压加筋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即原有的管长通过A模管与B模管连接后只能是2米,不能更好的广泛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C模管,C模管的根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实现了管体连接后管长范围为2~8米,管径为0.2~2米,从而加大了PE模压加筋管的使用范围。另外,PE模压加筋管强度高、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优良、抗蠕变性能好;韧性、挠性好,对基础不均和错位的适应能力强,可抵御地震和台风等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长期热稳定性;耐腐蚀,无需做防腐处理,使用寿命长;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流通能力大,节约施工造价;耐磨性好,抗磨损;抗低温冲击性能好,可在-20~40℃温度范围内安全使用,冬季施工不受影响;热熔的连接方便可靠,施工和维护简便;全面适合传统的开挖施工方式和顶管、定向钻孔、衬管、裂管、沉入水下等全新的非开挖技术;10.聚乙烯原料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对人体无害。
附图说明
图1为A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B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C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A模管、B模管和C模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A模管 2 B模管 3 C模管
4 插口管 5 承口管 6 内腔
7 定位面 8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A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B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C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A模管、B模管和C模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E模压加筋管,包括A模管和B模管,所述A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A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所述B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B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与现有技术区别在于还包括C模管,所述A模管、B模管和C模管均由PE通过模具制做而成,C模管的根数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增加,所述C模管的一端为插口管,另一端为承口管,所述承口管与C模管的内腔形成定位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洪湖科技有限公司;杜元浩,未经荆州洪湖科技有限公司;杜元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0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外加热连接法兰
- 下一篇:一种电缆抱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