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铜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0785.0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方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玉华 |
主分类号: | A47J36/02 | 分类号: | 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645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事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铜器皿。
背景技术
器皿,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炊具,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铁器皿、铝器皿、不锈钢器皿、陶瓷器皿和铜器皿。
铁器皿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但是容易生锈,不宜盛装食物过夜。
铝器皿,具有局域热分布优良、器皿本体较轻的特点,但是使用时铝会大量溶出,长期食铝过多,会加速人体衰老,同时也不宜用于高温煎炒菜,高温时金属铲在炒菜时与铝器皿碰撞、摩擦都有可能使铝成分释放出来,另外铝器皿也不能装强酸强碱的菜肴,如腌制食品。
不锈钢器皿一般为铬超标,六价铬被列为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致癌金属物之一。同时,其并非完全不会生锈,若长期接触酸、碱类物质,也会起化学反应,故而不锈钢器皿不应长时间盛放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用以煎熬中药。
陶瓷器皿,在过去被公认为是无毒的餐具,但近年来也有使用中毒的报告。据专家说,有些瓷器餐具的漂亮外衣(釉)中含有铅,如果烧瓷器时温度不够或者涂釉配料不符合标准,就可能会使器皿含有较多的铅。国家质检部门在抽检中发现部分陶瓷器皿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长期使用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以上各种器皿,均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加热速率都不够快。
现代生活中人们摄入的铜元素都偏于不足,每日摄入量只有0.8毫克左右,而正常人每日需要铜元素2毫克,故专家建议,除了多食动物肝脏,牡蛎,豆类,蔬菜,水果,燕麦等含铜丰富的食物之外,生活中还应该有意识的多使用铜制餐具,如铜器皿、铜铲、铜勺、铜筷子等铜制品,以补充铜元素。铜质不具备磁感应,从而全铜制成的器皿则不能在电磁炉上直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铜器皿无法在电磁炉上使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铜器皿,能在电磁炉上直接使用,且具有加热快,节省能源,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改进的铜器皿,包括器皿本体及器皿底,器皿本体由纯铜材质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器皿底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由铝片层、导磁片层、不锈钢片层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铝片层厚度为0.3-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片层厚度为0.15-0.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层厚度为0.3-1毫米。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器皿底最外层利用能传热导磁的不锈钢片,传热效率较高的导磁片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送给铝片及铜器皿,由于不锈钢片、导磁片、铝片、铜器皿复合为一体,该结构热效应更高,能够充分的利用电磁炉的能量,节省能源;既能在电炉上使用也能在传统然料炉具使用;该结构从外面看只有铜器皿和最下面的不锈钢片层,外观光洁明亮;且持久耐用,卫生保健,不会生锈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所指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改进的铜器皿,包括器皿本体1及器皿底2,器皿本体1由纯铜材质形成,所述器皿底2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由铝片层201、导磁片层202、不锈钢片层203复合在一起。
生产时,在铜器皿底部涂刷上粘合剂,在粘合剂上再加上能使铜和铝片加热后能特别牢固的粘一起的材料;导磁片、不锈钢片均通过粘合剂并加热复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铝片层厚度为1毫米,所述导磁片层厚度为0.5毫米,所述不锈钢层厚度为1毫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玉华,未经方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0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饭煲锅盖
- 下一篇:一种玻璃电热水壶的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