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0506.0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平 |
主分类号: | F16L47/00 | 分类号: | F16L47/0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流 式承插 管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
背景技术:
在城市排污建设中离不开PE排水管、PVC排水管等。用于城市排水、市政排水、电力、石化、煤矿通风等领域的管材,由于受长度的限制,一般采用的是承插式。随着塑料管材技术的逐渐成熟,塑料管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而这类管材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密封圈连接、法兰连接或是电熔连接。这些连接方式都会用到第三方设备或材料,在连接时需要将第三方设备或材料带到施工现场作业。因此增加了运输成本,施工难度大,连接不方便,效率低,结构复杂,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快速、方便的节流式承插管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在管材的一端设置有承口、另一端设置有与承口插接连接的插口,所述的承口是:在管材的一端设置有扩孔部,扩孔部的内径大于管材的内径,在扩孔部内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圈;所述的插口是:在管材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部,在插接部内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圈;在承口与插口插接连接后,承口上的凸圈位于插口上的凸圈的一侧,且插接部外端的外表面与承口上凸圈的内圈紧密连接,插接部上凸圈的外圈与扩孔部外端的内表面紧密连接。
上述的插口的插接部的一侧设有限制承口与插口之间插接位置的环形凸沿,所述扩孔部的外端面顶紧在环形凸沿上。
上述的环形凸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其竖直面朝向插接部、圆锥面朝向管材。
上述的凸圈为若干个沿扩孔部的内壁或插接部的外壁轴向均布且间隔设置的独立环形凸圈或是沿扩孔部的内壁或插接部的外壁轴向设置的螺旋形凸圈。
上述的插口的插接部上设有环形限位圈,在承口扩孔部的相应部位设有与环形限位圈配合的环形凹槽;或是所述插口的插接部上设有环形凹槽,在承口扩孔部的相应部位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限位圈。
上述的环形限位圈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其竖直面朝向插接部上的环形凸沿、圆锥面朝向插接部的外端面;或竖直面朝向管材、圆锥面朝向扩孔部的开口端。
上述的插接部的外端面设有便于插入的倒角,扩孔部的内孔的外端部设有便于插口插入的倒角。
上述的承口的扩孔部的外径大于管材的外径,承口的外表面与管材的外表面之间为圆锥面。
上述的管材为PE管材或PP管材或PVC管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管材两端的插口及承口插接连接,无需密封圈或垫片或垫圈,连接安装快速方便,无需使用第三方设备,降低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各种PE排水管或PVC排水管或PP排水管等;
2、本实用新型的承口与插口上分别设置有凸圈,凸圈分别与承口的内表面或插口的外表面紧密连接,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同时,凸圈的设置可产生节流的效果,避免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剖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简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节流式承插管材,在管材1的一端设置有承口2、另一端设置有与承口2插接连接的插口3,所述的承口2是:在管材1的一端设置有扩孔部4,扩孔部4的内径大于管材1的内径,在扩孔部4内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圈5;所述的插口3是:在管材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部6,在插接部6内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圈7;在承口2与插口3插接连接后,承口2上的凸圈5位于插口3上的凸圈7的一侧,且插接部6外端的外表面与承口3上凸圈5的内圈紧密连接,插接部6上凸圈7的外圈与扩孔部4外端的内表面紧密连接,一般为过盈配合。
上述的插口3的插接部6的一侧设有限制承口2与插口3之间插接位置的环形凸沿8,所述扩孔部4的外端面顶紧在环形凸沿8上。所述插口3上的环形凸沿8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其竖直面朝向插接部6、圆锥面朝向管材1。
上述的凸圈5、7为若干个沿扩孔部4的内壁或插接部6的外壁轴向均布且间隔设置的独立环形凸圈或是沿扩孔部4的内壁或插接部7的外壁轴向设置的螺旋形凸圈。凸圈5、7与扩孔部4、管材1、插接部6采用相同材质或者不同材质,如用硅胶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平,未经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0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金属膨胀节生产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均匀分配单向分流式联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