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的束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0331.3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洪;张洺诚;冯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接器 尾部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的束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端连接器的出线部分通常在连接器的尾部,当接线的数量较多或束线管较重时,连接器的出线端通常都会有专用束线装置,用于支撑束线管,避免因束线管的自重较大而影响到连接器的接触件与束线管的连接部分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的束线装置,解决了束线管在自重较大时造成出线不稳定导致束线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的束线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压线装置、止转件以及线端接触器外壳。锁紧螺栓包括螺栓头及螺杆;螺杆包括依次连接至螺栓头的螺柱段及螺纹段;锁紧螺栓设有沿螺纹段的中心轴纵向延伸以供束线管穿过的出线孔;螺杆远离螺栓头的一端与线端接触器外壳的内表面的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栓头和螺柱段呈半圆柱形;压线装置固定在螺栓头的端面上,以将束线管紧固在出线孔内;止转件设置在螺柱段的端面上,且其靠近螺纹段的一端固定在线端接触器外壳内。
进一步地,止转件呈半圆柱形,止转件的内端面设有与束线管形状配合的半圆孔,止转件的外圆弧表面设有外齿条,线端接触器外壳的内壁上设有与外齿条相配合的内齿条。
进一步地,压线装置为压线片,压线片包括圆弧段以及连接在圆弧段两端的平面段,两个平面段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螺栓头的两侧。
进一步地,紧固件为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压线装置将束线管固定在锁紧螺栓内,在通过设置在锁紧螺栓上的止转件以保证束线管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出线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内齿条和外齿条的啮合示意图。
其中:1、锁紧螺栓;11、螺栓头;12、螺柱段;;13、螺纹段; 2、压线片;3、螺钉;4、束线管;5、止转件;5a、外齿条;;6、线端连接器外壳;6a、内齿条;6b、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的一种用于连接器尾部的束线装置,包括锁紧螺栓1、压线装置、止转件5以及线端接触器外壳6。其中,锁紧螺栓1包括螺栓头11及螺杆;螺杆包括依次连接至螺栓头11的螺柱段12及螺纹段13;锁紧螺栓1设有沿螺纹段13的中心轴纵向延伸以供束线管4穿过的出线孔;螺杆远离螺栓头11的一端与线端接触器外壳6的内表面的螺纹6b配合连接。
其中,上述螺栓头11和螺柱段12呈半圆柱形,压线装置固定在螺栓头11的端面上,以将束线管4紧固在出线孔内;止转件5设置在螺柱段12的端面上,且其靠近螺纹段13的一端固定在线端接触器外壳6内。
此外,止转件5呈半圆柱形,其内端面设有与束线管4形状配合的半圆孔,止转件5的外圆弧表面设有外齿条5a,线端接触器外壳6的内壁上设有与外齿条5a相配合的内齿条6a。
此外,压线装置为压线片2,压线片包括圆弧段以及连接在圆弧段两端的平面段,两个平面段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螺栓头11的两侧。其中使用的紧固件为螺钉3。
在使用时,首先将锁紧螺栓1装入线端连接器外壳6内,使螺纹段13旋转进线端连接器外壳6内一定深度。再将止转件5顺着螺柱段12深进线端连接器外壳6内,由于止转件5上的外齿条5a与线端连接器外壳6内的外齿条6a间有少许间隙,加上外齿条5a与内齿条6a较小,所以若外齿条5a与内齿条6a未对齐啮合,秩序偏很小角度就可以合适调整对齐啮合,止转件5与锁紧螺栓1就基本固定不再转动。最后将压线片2固定通过螺钉3 固定在螺栓头11的端面上,一样面压线片2可以将束线管4固定在出线孔内,另一方面可以使止转件5限制在螺柱段12的端面上防止器后退以保证锁紧螺栓1不再转动。采用此种结构的束线装置可以保证束线管4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出线稳定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0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苯类化合物的光催化合成方法
- 下一篇:使用煤矸石粉末制备缓释化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