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19493.5 | 申请日: | 2014-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5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伙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5/00;E05B1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锁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锁定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能防止外力破坏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锁都是直接使用电磁铁或马达作为锁定机构,这种机构当受到外力破坏时,破坏性的外力将直接作用于电磁铁或马达本身。因为电磁铁和马达本身的强度相对较低,因此比较容易被破坏。因此目前的电子锁在外力破坏攻击时都比较容易被破坏,从而导致电子式密码锁非法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能够防止外力破坏开锁,大大提高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包括马达、螺杆轴和驱动滑块,所述螺杆轴安装在马达的转轴上,所述驱动滑块中设有容纳螺杆轴的空腔体,其中,所述螺杆轴上设有别针弹簧,所述螺杆轴外套设有异形弹簧,所述别针弹簧和异形弹簧相抵在一起,所述异形弹簧、螺杆轴以及别针弹簧一起装在驱动滑块的空腔体中。
上述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螺杆轴通过其端部的轴向圆孔安装在马达的转轴上,所述别针弹簧设于螺杆轴中部的径向圆孔内。
上述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异形弹簧包括弹簧圈本体,所述弹簧圈本体的两端均设有一与所述弹簧圈本体绕向相反的反绕弹簧圈。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通过在螺杆轴上设置别针弹簧,并套设异形弹簧,所述别针弹簧和异形弹簧相抵接触后连同螺杆轴一起装在驱动滑块的空腔体中,锁定机构通过滑块来锁定,因此在外力破坏攻击时,外力无法直接作用于比较脆弱的马达本身,从而使电子锁抗破坏的能力大大提高,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马达 2螺杆轴 3别针弹簧
4滑块 5异形弹簧 51弹簧圈本体
52反绕弹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分解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包括马达1、螺杆轴2和驱动滑块4,所述螺杆轴2安装在马达1的转轴上,所述驱动滑块4中设有容纳螺杆轴2的空腔体,其中,所述螺杆轴2上设有别针弹簧3,所述螺杆轴2外套设有异形弹簧5,所述别针弹簧3和异形弹簧5相抵在一起,所述异形弹簧5、螺杆轴2以及别针弹簧3一起装在驱动滑块4的空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螺杆轴2通过其端部的轴向圆孔安装在马达1的转轴上,所述别针弹簧3设于螺杆轴2中部的径向圆孔内。所述异形弹簧5包括弹簧圈本体51,所述弹簧圈本体51的两端均设有一与所述弹簧圈本体绕向相反的反绕弹簧圈52。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2和图3,当需要锁定机构打开时,首先马达1正转,带动螺杆轴2正转,带动别针弹簧3正转。别针弹簧3正向顺着异形弹簧5的绕向运动,压缩异形弹簧5,直到异形弹簧5的反绕结构处,马达1,螺杆轴2以及别针弹簧3都处于空转状态。此时异形弹簧5到达最大压缩状态。压缩后的异形弹簧5的弹力使得驱动滑块4向后运动,锁定机构即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锁定机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4和图5,当需要锁定机构关闭时,首先马达1反转,带动螺杆轴2反转,带动别针弹簧3反转。别针弹簧3反向顺着异形弹簧5的绕向运动,反向压缩异形弹簧5,直到异形弹簧5的反绕结构处,马达1,螺杆轴2以及别针弹簧3都处于空转状态。此时异形弹簧5到达反向最大压缩状态。压缩后的异形弹簧5的弹力使得驱动滑块4向前运动,锁定机构即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伙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伙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94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