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T换档器P档锁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2867.0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姜淑娟;赵义;周莹;张益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22 | 分类号: | F16H61/22;F16H63/3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t 换档 档锁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T换档器P档锁止机构,属于汽车用AT换挡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配有AT换档器的车辆日益增多。为防止AT换档器因误操作从P档位移出,造成安全事故,安全可靠的P档锁止机构成为AT换档器必要的结构之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下压式解锁的直排AT换档器的P档锁止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T换档器P档锁止机构,实现对AT换档器的P档锁止,是借用换档器原机构的某些零部件并通过对这些零部件相对位置的巧妙布置实现了对换档器P档的有效锁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AT换档器P档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换档杆内有芯杆,芯杆在换档杆顶端露出,在换档杆内可以上下运动,换档杆下端与X向的转轴刚性连接,转轴绕其自身轴线可以转动,解锁杆与芯杆紧固配合,随芯杆沿换档杆轴线上下移动,移动区间为换档杆上的限位孔区域,在P档时,解锁杆被限制在上壳体的P档档位槽及P档锁止块形成的封闭空间内,P档锁止块与电磁阀锁止销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并其借用换档器原机构的某些零部件并通过对这些零部件相对位置的巧妙布置实现了对换档器P档的有效锁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AT换档器P档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换档杆2内有芯杆1,芯杆1在换档杆2顶端露出,在换档杆内可以上下运动,换档杆2下端与X向的转轴5刚性连接,转轴5绕其自身轴线可以转动,解锁杆3与芯杆1紧固配合,随芯杆1沿换档杆2轴线上下移动,移动区间为换档杆2上的限位孔区域,在P档时,解锁杆3被限制在上壳体的P档档位槽4及P档锁止块6形成的封闭空间内,P档锁止块6与电磁阀锁止销7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P档时,电磁阀锁止销7处于断电状态,P档锁止块6此时位于解锁杆3正下方。于是,换档器解锁杆3被包围限定在由换档器上壳体P档档位槽4与P档锁止块6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导致解锁杆3无法在换档杆2内随芯杆1下移,随着转轴5的转动而进入到上壳体R档档位槽8内,从而实现将解锁杆3锁在P档档位槽4内。
其P档解锁过程为:换档器电磁阀锁止销7通电后,电磁阀锁止销7向车前方(整车坐标X负向)运动,与电磁阀锁止销7固定在一起的P档锁止块6随之一起运动,导致解锁杆3正下方原被P档锁止块6占用的空间被释放,此时,按压芯杆1,解锁杆3随芯杆1在换档轴2内下移,移出换档器上壳体P档档位槽4,随着转轴5绕X向的转动,解锁杆3随着芯杆2与换档杆1向车后方(整车坐标X正向)移动,从而进入上壳体R档档位槽8内,得以换档。
当换档器换档杆2绕X向转轴5转动,切换至P档时,解锁杆3会推动P档锁止块6与电磁阀锁止销7(P档锁止块6与电磁阀锁止销7是固定在一起的,电磁阀锁止销7在机械力推动下或者通电时均可以沿其轴向伸缩运动,从而带动P档锁止块6随之一起运动)向X负向运动,从而使解锁杆3进入换档器壳体P档档位槽4内,解锁杆3进入后,因施加在P档锁止块6与电磁阀锁止销7上的机械力消失,二者便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即解锁杆3的正下方,此时即便按压芯杆1,解锁杆3也无法下移而进入到上壳体R档档位8槽内,从而实现将换档器解锁杆3锁在P档档位槽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2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能杯
- 下一篇:受光照发亮的柔软易收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