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煤吹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2127.7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戴永年;徐宝强;李一夫;刘大春;马文会;曲涛;蒋文龙;熊恒;郁青春;王飞;邓勇;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25/02 | 分类号: | C22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煤吹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煤吹炉,属于有色金属火法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炼锡技术有鼓风炉炼锡、电炉炼锡和反射炉炼锡,它们都是从原始的竖炉炼锡发展而成的。鼓风炉炼锡是一种较早的炼锡方法,但备料未妥善解决,至今仅极少数的厂家使用。电炉炼锡始于1934年,目前世界上电炉炼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炼锡电炉基本上是密封的,炉内一氧化碳浓度较高,还原性气氛强,因此只适合于处理低铁锡精矿。反射炉炼锡始于18世纪初,是炼锡的主要工艺方法,其产锡量曾经占世界总产量的85%,在冶炼技术上也作了许多改进。由于反射炉熔炼对原料、燃料的适应性强,操作技术条件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加上较适合小规模锡冶炼厂的生产要求,虽其热效率低,目前许多炼锡厂仍沿用反射炉生产。尽管反射炉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可以做到连续作业,也设计出各类型还原熔炼反射炉,如申请号200910227066.3的专利—富锡渣还原熔炼锡铅合金工艺以及还原熔炼反射炉,但其生产效率低、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劳动强度大。故锡的还原熔炼正发生着由反射炉熔炼为主逐步向强化熔炼技术—奥斯麦特炉熔炼转化。奥斯麦特炉技术还原熔炼过程周期性进行,通常将其分成熔炼、弱还原及强还原3个阶段。熔炼阶段,需6~7h,熔炼结束后渣含Sn15%左右;弱还原阶段,需20min,渣含Sn由15%降至5%;强还原阶段,需90min,渣含Sn由5%降至1%以下。强还原作业可不在奥斯麦特炉炉内进行,而将经熔炼和弱还原两个过程得到的含Sn5%左右的贫渣直接送烟化炉处理。奥斯麦特炼锡属于顶吹强化熔炼过程,能大大提高炼锡的效率,但其对冶炼的操作性要求高,顶吹喷枪的寿命短、需经常更换,自动化程度要求高、设备投资大。电炉也是一种常用的粗锡熔炼设备,其利用插入物料的石墨电极加热物料进行金属的还原熔炼,产出粗锡合金,但电炉能耗高,同时还消耗大量石墨电极,处理能力低,炉床能力仅为2.5~4T/m2·d。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了直流电炉-烟化炉联合炼锡方法(申请号:201010039159.6),其特征是:根据锡精矿的成分配入还原剂,进入直流电炉还原熔炼产生金属锡,而液态炉渣按成分配入硫化剂、造渣熔剂,进入烟化炉硫化挥发其中的锡,以氧化锡烟尘形式回收,烟化炉渣呈液态进入直流电炉,配入还原剂和熔剂进行熔炼产生出生铁,同时利用渣中含的残硫继续挥发残锡,其炉渣水淬后可作建材原料。与此同时,也有人申请了富氧侧吹还原熔池熔炼炉及其富锡复杂物料炼锡方法(申请号201110445977.0),公开了一种富氧侧吹还原熔池熔炼炉及其富锡复杂物料炼锡方法,所述熔炼炉包括炉身、炉缸、熔池、炉衬、水套,所述的炉缸内设置坡形炉底,炉身中部熔池部分设置铬镁砖炉衬。所述方法包括混料制粒、富氧还原熔炼、炉渣烟化处理、含锡烟尘回用工序。该发明富氧侧吹锡还原熔池熔炼炉采用富氧侧吹工艺,使炉内熔体保持高温熔融状态并强烈鼓泡搅拌,使液、固、气相快速反应,锡金属凝聚长大至0.5~5mm液滴,迅速下沉与炉渣分层,提高炉子床能力到100T/m2·d。产10000吨粗锡,仅需一台装机800kVA·2m2该发明富氧侧吹熔炼炉,并用低价褐煤作为燃料,节能环保。
以上种种方法都只是在不同的熔炼、还原、烟化冶金设备上进行局部的改进,所设计的粗锡冶炼方法也只是不同设备之间的组合,在每个工序之间物料需要进入相应的冶金炉进行处理,由此必然增加了能源、环境、场地等方面的成本。针对这一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采用风煤吹炉技术将三个冶炼过程统一于一个冶金炉内进行连续作业,从而较大的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煤吹炉。将整个锡粗炼过程中统一于风煤吹炉内连续作业完成,通过调节风煤比控制炉内气氛,满足精矿熔炼、炉渣烟化作业的不同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煤吹炉,包括炉身、烟道1、出渣口2、出锡口5和原料入口7,还包括风煤吹管6和黄铁矿入口8,所述炉身呈柱体,炉身底部呈锥形,炉身被划分为精矿熔炼区和炉渣烟化区,炉身顶部设有原料入口7和黄铁矿入口8分别对应精矿熔炼区和炉渣烟化区,锥形一侧设有出锡口5,风煤吹管6对称位于炉身的前后两侧的下部,炉身一侧侧面上部设有烟道1、烟道1下端的同侧面上设有出渣口2。
所述风煤吹管6位于出渣口2和出锡口5之间,呈水平单排分布于炉体侧端。
所述炉身的精矿熔炼区又被划分为还原熔炼区和深度还原区,还原熔炼区、深度还原区、炉渣烟化区依次在炉体内呈水平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21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顶车内腔的磷化层流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连续生产的真空低温油炸食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