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11627.9 | 申请日: | 2014-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师明;殷红军;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193 | 分类号: | H01R13/193;H01R13/24;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适于相互配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00、200)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00、200)中的一个连接器(200)的端子(210)的悬臂部(212)受到另一个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1)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00、200)相互配合在一起之后,所述一个连接器(200)的端子(210)的悬臂部(212)被挤压在所述另一个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1)和端子(110)之间,从而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器(100)的端子(110)弹性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为公型连接器,具有第一绝缘本体(101)和保持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中的第一端子(110);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为母型连接器,具有第二绝缘本体(201)和保持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1)中的第二端子(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中形成有容纳槽(120),所述第一端子(110)的悬臂部(112)容纳在该容纳槽(120)中;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1)中形成有插入腔(220),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容纳在该插入腔(220)中;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插入腔(22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插入所述容纳槽(120)中并受到所述容纳槽(120)的内壁(121、123)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插入腔(220)中之后,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与所述第一端子(110)的悬臂部(112)弹性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120)包括第一内壁(121)和与所述第一内壁(121)相对的第二内壁(125);
在所述第二内壁(125)上形成有一个凸起部(123);并且
所述第二内壁的凸起部(123)与所述第一内壁(12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的自由端端点(212a)和用于与第一端子(110)电接触的电接触点(212b)之间的垂直距离,使得在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插入所述容纳槽(120)的过程中受到所述容纳槽(120)的第一内壁(121)的壁面和第二内壁(125)上的凸起部(123)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的电接触点(212b)到达所述容纳槽(120)的第二内壁(125)上的凸起部(123)时,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受到的挤压力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123)具有朝向所述容纳槽(120)的开口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在所述凸起部(123)的第一侧形成有倾斜的引导斜面(122),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端子(210)的悬臂部(212)插入所述容纳槽(12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起部(123)的第二侧形成有台阶面(124),所述第一端子(110)的悬臂部(112)的自由端(112a)支撑在所述台阶面(124)上,使得所述第一端子(110)的悬臂部(112)与所述第二内壁(125)的壁面隔开预定间隙(10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1)中形成有多个容纳槽(120),在相邻的两个容纳槽(120)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对准沟槽(102);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1)中形成有多个插入腔(220),在相邻的两个插入腔(220)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对准凸肋(102);并且
所述第一对准凸肋(202)与所述第一对准沟槽(102)配合,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正确地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16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