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T线夹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0789.0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5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邱宏;张一平;赵正辉;余万荣;刘勇;唐华有;娄方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邱宏;张一平;包新 |
主分类号: | F16G11/12 | 分类号: | F16G11/12;F16B4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t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T线夹防护装置,属于电力设备防盗保护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UT线夹配合钢丝绳常用于拉正电线杆,保证电线杆受力平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拉结效果较好。然而,现有的UT线夹不具备防盗功能,整个UT线夹完全暴露在外,偷窃分子只需将UT线夹上的螺母拆卸,便可将整个UT线夹盗走,这样不仅使电力部门蒙受经济损失,而且失去拉力的电线杆有可能失去平衡而倒塌,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防盗功能的UT线夹防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UT线夹防护装置,所述的保护盒由罩体和盖体组成,在罩体内对称地设置有一组圆筒形壳体,在圆筒形壳体底部设置有通孔,在盖体上固定连接有一组螺杆,螺杆穿过圆筒形壳体底部的通孔后与设置在圆筒形壳体内的防盗螺母固定连接,使罩体和盖体紧密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罩体和盖体均采用不锈钢制作,使UT线夹防护装置具有较高金属硬度,并在罩体两侧对称设置有拱形孔;
所述的防盗螺母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扭矩传递孔,所述的扭矩传递孔的孔径比加力杆上的插头直径大0.5~1mm;
所述的加力杆包括圆柱形主杆和焊接在主杆顶端的手柄,在主杆的底部设置有一对插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盒将UT线夹上的螺母完全封盖住,并采用专用的防盗螺母将保护盒锁死固定,由于防盗螺母设置在圆筒形壳体内,因此,普通扳手无法伸入圆筒形壳体内将其拧动。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具有较好的防盗功能,有效杜绝UT线夹盗窃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防盗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力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罩体,2-盖体,3-螺杆,4-圆筒形壳体,5-防盗螺母,6-拱形孔,7-UT线夹,8-扭矩传递孔,9-主杆,10-手柄,11-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T线夹防护装置,所述的保护盒由罩体1和盖体2组成,在罩体1内对称地设置有一组内径为10mm的圆筒形壳体4,在圆筒形壳体4底部设置有通孔,在盖体2上固定连接有一组螺杆3,螺杆3穿过圆筒形壳体4底部的通孔后与设置在圆筒形壳体4内的防盗螺母5固定连接,使罩体1和盖体2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罩体1和盖体2均采用不锈钢制作,并在罩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拱形孔6。参见图7及图8,所述的防盗螺母5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扭矩传递孔8,所述的扭矩传递孔8的孔径为3mm。参见图9,所述的加力杆包括直径为8mm的圆柱形主杆9和焊接在主杆9顶端的手柄10,在主杆9的底部设置有一对直径为2mm的插头11。
安装时,参见图4~6,将盖体2上的螺杆3穿过罩体1上圆筒形壳体4底部的通孔,使罩体1和盖体2将UT线夹7罩住,仅让UT线夹7上的U形件和楔形件从罩体1上的拱形孔6露出,而UT线夹7上的螺母被完全封盖住。此时,将防盗螺母5放入罩体1上的圆筒形壳体4内,并用加力杆的主杆9伸入圆筒形壳体4里,使加力杆上的插头11插入防盗螺母5上的扭矩传递孔8,然后旋转加力杆上的手柄10,将防盗螺母5拧紧,便完成UT线夹防护装置的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盒将UT线夹上的螺母完全封盖住,并采用专用的防盗螺母将保护盒锁死固定,由于防盗螺母设置在圆筒形壳体内,因此,普通扳手无法伸入圆筒形壳体内将其拧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邱宏;张一平;包新,未经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邱宏;张一平;包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