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型物料清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0683.0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学让 |
主分类号: | B65D88/68 | 分类号: | B65D88/68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建东;樊羿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物料 清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仓储清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滚筒型物料清堵机。
背景技术
电厂原煤仓、污泥仓堵料、断料,下料不畅一直是困扰发电等相关企业的头痛而又普遍问题,轻则造成人力物力极大浪费,重则造成发电不足,甚至停炉灭火。
造成堵料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仓体结构和物料性质两方面,不管哪种情况都是料仓靠近中心的物料流速快,靠近仓壁的流速慢,最终在仓壁半顶角较大部位形成滞留、沾结,直至结拱。仓壁半顶角较大部位多数在原仓闸板阀上方1.5-3.0m区域,该区域为仓体易粘结区。特别是当物料水分大、粘度大时,粘结、结拱现象更易发生。
以前解决原料仓堵塞的方法有:人工敲打、人工清仓、震打器、空气炮,疏松机等,或在仓体内壁补衬特殊材料,这些均属于被动清堵方式。空气炮,能量小,遇到潮湿原煤,根本不起作用,不能彻底解决堵煤现象。疏通机在仓内安装后,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其故障率和堵煤几率更大。疏通机疏通面积小、效果差,经常出现清扫板弯曲变形断裂、液压油管爆裂等故障,被大多数电厂认为是不能解决堵塞问题,纷纷淘汰。
目前解决原料仓堵塞的方法是旋转清堵机,旋转清堵机又分为仓转清堵机和刀转清堵机两大类,其仓体均为锥形仓体。中国专利文献CN203395253U中记载了一种旋切式清堵机,其技术方案就是旋转体以煤斗仓或污泥仓的中心,沿着锥形仓壁旋转,以实现对仓壁的粘结区进行刮除。
但是,旋转清堵机无论是仓体转或者是刀转均没有改变仓体结构,上大下小仓体的结构本身就是堵煤的根源,其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堵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清堵机的堵煤现象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滚筒型物料清堵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设计一种滚筒型物料清堵机,包括进/出料口、料仓和处于该料仓内的刮料装置,料仓为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的圆柱形料仓,刮料装置为架体构成的回转体,该回转体的外部轮廓与料仓的内壁形状相对应,其轴心与料仓的轴线平行,架体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进/出料口共同构成物料的流通通道。
优选的,刮料装置包括连接动力源的转轴、和安装在转轴上的至少两个刮料单元,相邻两个刮料单元间的角度α°=180°/刮料单元的个数,刮料单元包括两侧两端刮料板、及两个连接两侧两端刮料板间的筒体刮料板,在筒体刮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间的空间形成通孔并与进/出料口构成的流通通道。
或者,刮料装置包括连接动力源的转轴、和安装在转轴上的至少两个刮料单元,相邻两个刮料单元间的角度α°=180°/刮料单元的个数,刮料单元包括两侧两端刮料板、及至少一个连接两侧两端刮料板间的筒体刮料板,在两端刮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两侧两端刮料板间的空间构成通孔与进/出料口构成的流通通道。
转轴为贯穿刮料单元的通轴。
优选的,筒体刮料板和连接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刮料装置的宽度不小于料仓的出口的直径。
优选的,料仓的两端部直径渐缩,相应的两端刮料板的形状与该料仓的形状对应。
优选的,两端刮料板上沿其相对于刮料单元中心的外侧设有倒角或倒圆。
优选的,进/出料口上还安装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改变了清堵机传统的工作思路,通过改变搅拌体的旋转方向,使煤料易于下落的同时,搅拌体也不再对煤料下落形成阻碍;
2.搅拌体的形状设计,均采用非圆弧过渡,所以当搅拌体旋转的时候,相当于清堵机的内部存在多把搅拌刀,在清除粘块结煤的同时,还能打碎煤料中心的结块凝聚煤,使出料口处的煤料更为均匀;
3.改变了传统的仓体结构,把原来圆锥形、双曲线形仓体堵煤段更换成圆柱形结构,形成扩容,从而降低了堵煤的几率和次数;
4.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后期维修,同时无需特殊的非标备件,价格低廉;
5.由于仓体结构的改变本身就降低了堵煤的几率,所以搅拌体的转动频率可以相应的降低,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6.整机动静结合部位小,仅有搅拌体的主轴与清堵机的壳体部分,采用普通密封件就可以避免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H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测方向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轴测方向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学让,未经杨学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聚四氟乙烯复合管材
- 下一篇: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