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摩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10293.3 | 申请日: | 2014-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美玉 |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N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按摩夹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对人体部位实施指压和物理治疗作用的按摩夹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人体穴道实施按摩,来达到理疗和养身保健作用,是已属现有技艺。现有技艺已揭示了一种针对人体手指部位实施按摩的手段概念;例如,台湾第89216082号「指部按摩夹」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提供一设有多个凸粒的板面和容纳部,在手指伸入容纳部后,操作该面板凸粒按摩人体。
一个有关这类按摩夹产品在结构和组合设计方面的课题是,长期因循旧有的结构型态和造型,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穴道,并无法提供或达到确实的按摩或指压效果;特别是那些需要操作拇指和食指同时按压的部位;例如,虎口的合谷穴、手腕或耳朵部位的穴道。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按摩夹结构在结构设计和操作使用方面的技艺。如果重新设计考量该按摩夹的组织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例如,提供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常态性的相对压合在人体特定部位(例如,手掌、耳朵或手腕等)上,产生按摩或指压作用的按摩夹结构;同时又容许人员操作按压该按摩夹结构,提供更大的按摩或指压作用力;或进一步使该按摩夹结构可变换使用在人体不同部位上,对不同部位的穴道实施指压理疗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发明内容
爰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按摩夹结构,提供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作用的按摩夹结构。该按摩夹结构包括一U形本体,定义有一中央参考轴线;该本体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连接该第一、二部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使该第一、二部具有相对靠合的弹性作用力。该第一、二部分别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和位在该第一、二边之间的载区;以及,该第二边的厚度大于该第一边的厚度,并且该第二边的厚度朝该中央参考轴线的方向递减,使该载区形成一凹部结构,提供使用者手指按压操作,产生指压和理疗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夹结构,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分别定义有一外面区和一内面区;该载区位于该外面区的位置。该外面区撤除部分材料,而使该第二边的厚度大于该第一边的厚度,以及使载区形成凹部结构;并且,该被撤除的材料被重置在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一计画区域上,而形成一弧形凸部结构。该计画区域位在该第一部和该第二部的内面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夹结构,该内面区的弧形凸部配置有磁性体;用以对人体部位或穴道形成磁场理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体第二边的厚度大于第一边的厚度及载区形成凹部结构的情形;
图2为图1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额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第一部和第二部压合在手部虎口或合谷穴的情形;
图4为2图的平面示意图;显示了本体压合在手部虎口的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平面示意图;描绘了手指按压载区增强指压作用力和弧形凸部的作动情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了本体第一部和第二部压合在耳朵上的情形;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本体第一边的厚度等于第二边的厚度及载区形成凹部结构的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部;11、21-第一边;12、22-第二边;13、23-载区;14、24-头端;15、25-外面区;16、26-内面区;17、27-脊部;18、28-弧形凸部;19、29-孔穴;20-第二部;30-连接部;40-磁性体;41-头部;100-本体;χ-中央参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夹结构包括一本体,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本体100选择一塑胶或其类似物制成一U形弹性体的结构;并且,定义有一中央参考轴线χ。本体100包括第一部10、第二部20和连接第一、二部10、20的连接部30;该连接部30使第一部10和第二部20具有相对靠合的弹性作用力。
图中显示了第一部10和第二部20分别具有第一边11、21、第二边12、22和位在第一边11、21、第二边12、22之间的载区13、23;该的载区13、23也是指位在第一部10、第二部20的头端14、24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美玉,未经林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0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手持打火机式中医针灸温针醒针器
- 下一篇:睫状肌训练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