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9181.6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2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卿 |
主分类号: | B66F11/04 | 分类号: | B66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作业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是一种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风力发电机的高度越高效果越好,因此清洁及维修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公知清洁及维修风力发电机的方式是利用大型吊车前端装设一载人用的吊篮,再将吊篮升高至风力发电机的一侧,如此不仅非常容易晃动,造成高空作业不便,又很容易太靠近塔架而撞击塔架发生危险,实在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其应用于柱型高塔,包含有四组组合式塔柱以及四组升降平台,具体结构如下。
组合式塔柱等距环型排列设置,使每组组合式塔柱相互间隔九十度排列,且每组组合式塔柱之间设有数组拉杆链条组相互连结牵制,每组拉杆链条组自上到下等距排列的连结四组组合式塔柱,每组拉杆链条组的间距为6米至8米;四组升降平台分别设置于组合式塔柱外侧,且每组升降平台之间设有空隙。
组合式塔柱为矩形桁架塔柱。
升降平台为弧形升降平台,并且位于前方的升降平台加装长条型维修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升移动时的稳定性及作业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侧视图。
图中 1. 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2. 柱型高塔,3. 组合式塔柱 ,4. 升降平台,5. 拉杆链条组,6. 维修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1,其应用于柱型高塔2,包含有四组组合式塔柱3以及四组升降平台4,具体结构如下。
组合式塔柱3等距环型排列设置,使每组组合式塔柱3相互间隔九十度排列,且每组组合式塔柱3之间设有数组拉杆链条组5相互连结牵制,每组拉杆链条组5自上到下等距排列的连结四组组合式塔柱3,每组拉杆链条组5的间距为6米至8米,使组合式塔柱3能共同朝向中心靠合,并能依照柱形高塔2不同的外径作调整;四组升降平台4分别设置于组合式塔柱3外侧,且每组升降平台4之间设有空隙,以避免上升至直径较小处会发生碰撞干扰情形。
组合式塔柱3为矩形桁架塔柱3。
升降平台4为弧形升降平台,每组升降平台4皆可搭乘人员,且每组升降平台4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能避免上升时因中间柱型高塔2的直径缩小而互相干扰,并且位于前方的升降平台4可加装长条型维修平台6。
本实用新型主要直接设置在柱形高塔的外侧,以围住柱型高塔,如风力发电机外侧的方式,再透过四组组合式塔柱彼此相互聊结牵制,配合自备动力即可达到升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卿,未经陈文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9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感应加热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