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8928.6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3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帆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22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机油 泵泵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机油泵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机油泵的作用是把机油送到发动机各摩擦部位,使机油在润滑路中循环,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的润滑。机油泵多为齿轮泵,它由齿轮泵体等组成。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带动泵体的主动齿轮转动。齿轮甩动机油沿泵体内壁从进油口流至出油口,形成低压,产生吸力,机油箱内的机油即被吸入进油口。而出油口处的机油越积越多,因而压力增高,机油便被压到各摩擦部分,实现强制润滑。
泵盖是汽车发动机机油泵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泵盖主要的作用是将机油泵的泵体密封,起到隔离的作用。泵盖的硬度是衡量泵盖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泵盖由于硬度不足而产生磨损时,泵盖的密封性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漏油的现象,因此,泵盖在出厂前都需要抽样检查其硬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测量其硬度且硬度高、密封性能好的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包括泵盖本体,所述泵盖本体朝向泵体的端面上具有一圆形转子区域,所述圆形转子区域的中心开设有一转子轴孔,所述泵盖本体位于所述圆形转子区域的边缘外侧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泵盖本体朝向泵体的端面上至少设置有一硬度检测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泵盖本体的表面包覆有一经碳氮共渗处理而形成的硬化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0.25~0.4mm,硬度为700~800HV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硬度检测区域为圆形,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硬度检测区域位于所述圆形转子区域外,另一个硬度检测区域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圆形转子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由圆柱形部分和圆台形部分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轴孔为台阶状轴孔。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孔均布在圆形转子区域的边缘外侧,使得泵盖本体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受力均衡,连接更加牢固。泵盖本体上设置有硬度检测区域,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更加方便。泵盖本体的表面包覆的硬化层,有效地提高了泵盖本体的硬度,延长了泵盖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给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包括泵盖本体100,泵盖本体100朝向泵体(图中未示出)的端面110上具有一圆形转子区域111,圆形转子区域111的中心开设有一转子轴孔130,转子轴孔130优选地为台阶状轴孔,这样使得转子轴孔130与转子配合更好。
泵盖本体100上位于圆形转子区域111的边缘外侧周向间隔设置有五个安装孔140,安装孔14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应根据实际安装需要确定,这样设计的安装孔140可以使得泵盖本体100与泵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受力均衡,连接更加牢固。为了防止安装孔140上的安装螺栓的螺栓头突出而占用空间,安装孔140应该设置为沉孔,安装孔140优选地由圆柱形部分141和圆台形部分142构成,其中,圆柱形部分141靠近泵盖本体100朝向泵体的端面110,而圆台形部分142靠近泵盖本体100背离泵体的端面120,圆台形部分142的倒角α为90°。安装时,安装螺栓的螺栓头沉入圆台形部分132中并与圆台形部分132紧密无缝配合。
泵盖本体100朝向泵体的端面110上至少设置有一硬度检测区域150,本实施例中,硬度检测区域150为圆形,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硬度检测区域150位于圆形转子区域111外,另一个硬度检测区域150有一部分位于圆形转子区域111内。在对泵盖本体100进行硬度检测时,采用硬度计对泵盖本体100上的硬度检测区域150进行检测即可,无需确定检测区域,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更加方便。
为了提高泵盖本体100的硬度,在泵盖本体100的表面包覆有一经碳氮共渗处理而形成的硬化层(图中未示出),硬化层的厚度为0.25~0.4mm,硬度为700~800HV0.2。泵盖本体100上包覆硬化层的具体处理如下:1、将泵盖本体100进行清洗除油;2、将清洗除油后的泵盖本体100置于工装中固定,连同工装一起放入碳氮共渗设备中进行碳氮共渗处理;3、将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泵盖本体100进行表面油污清洗处理,再进行回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帆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帆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8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