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省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8744.X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游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省油装置,尤指一种透过对通过进油管路的燃油能以持续相对的磁性作用进行油分子的充分活化及细化,达到充分燃烧的省油效果,且整个省油装置在无需使用工具下及可快速而方便的安装于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今的机动车辆大都必须经由燃烧汽油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汽油是由石油提炼而成,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并含有硫、氧、氮、磷等成分,经提炼出的汽油分子是否能充分细化及活化以提高燃烧效率,决定了省油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27922「汽车省油器组合构造」中,主要是使用可设置于油箱内部,使填充于容器中的远红外线颗粒使油箱内分子发生效应,提高分子活性化,让汽油燃烧效率更彻底,来达到机动车辆的省油功能。
在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402351「红外线陶瓷省油器结构改良」中,主要是经由预设陶瓷管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束,将燃油分子键拉长,并使燃油与陶瓷管接触,来达到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及省油。
但此类现有省油器设计对于持续通过管路的汽油在进入引擎进行燃烧前,并无法进行不断的油分子细化及活化功能,间接影响到整个省油器的省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提供一种省油装置,能使通过进油管路的燃油的油分子被不断细化及活化,以提高燃烧效率及达到省油功能,整个省油装置并可在无需使用工具下以快捷的方式安装于机动车辆。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省油装置,包含两同状的对半壳体所组成,所述的两对半壳体以一系带装设于一机动车辆的进油管路,其中,所述对半壳体至少包括:
一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部至少设有一容纳空间,所述主壳体外周面接近中央位置设有环向凹槽,并在主壳体内表面上下端分别设有弧凹部,以及在所述主壳体两侧边设定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组合槽;
一组合于所述主壳体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在配合所述主壳体两侧边组合槽位置设有相对的卡榫供将两者组合成一体,所述盖板在配合主壳体内表面弧凹部位置设为弧凹面以共同形成一凹弧夹槽;以及
至少一定位于所述主壳体及盖板内部的磁性元件。
其中,所述主壳体容纳空间包括间隔成型于所述主壳体内壁面的上夹板及下夹板,以及左侧框及右侧框;所述盖板朝向所述主壳体的相对表面至少设有一配合所述磁性元件的定位框,供置入定位所述磁性元件。
其中,所述左侧框及右侧框分别设有中央缺口部,所述定位框设有上下框边,以及高于所述上下框边的两侧多个分隔的上下延伸片,并在两两延伸片之间分别形成夹口,所述夹口配合夹入所述主壳体左侧框及右侧框中央缺口部以及所述左侧框及右侧框的上下表面,所述磁性元件同时被定位在所述主壳体的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左侧框及右侧框之间的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的两对半壳体以所述系带配合一扣环装设于机动车辆的进油管路。
其中,所述主壳体容纳空间内中央设有一定位桩,所述磁性元件一表面压靠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中央的定位桩。
本实用新型因而能以所述的两对半壳体以一系带配合一扣环装设于机动车辆的进油管路,使两相对对半壳体的内部磁性元件由相对端对通过其间的燃油(如汽油)进行强力的磁化作用,使燃油能充分细化及活化以提高燃烧效率,达到更有效的省油功能,同时,整个省油装置可在无需使用任何工具下,快速而方便的装设于机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装设于机动车辆进油管路的立体图。
图2:显示图1其中一对半壳体立体图。
图3:显示图2元件分解图。
图4:显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5:显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A:显示图5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显示图2中C-C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新颖性及其他特点,将于配合以下附图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趋于明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两同状的对半壳体10、100所组成,并在无需使用任何手工具之下,将所述的两对半壳体10、100以一系带20装设于一机动车辆的进油管路30。
如图2至图6所示,以所述的其中一对半壳体10为例,该对半壳体10由一主壳体11,组合所述主壳体11表面的盖板12,以及定位于所述主壳体11及盖板12内部的磁性元件13所共同组成,所述磁性元件13可为由钕、铁、錋及稀土等元素所构成的强力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顺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87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发电机冷却器自动控制反冲洗装置
- 下一篇:不易卡住电磁阀的碳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