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车门约束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8518.1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5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雷;吕洪勇;毕研猛;张洪森;胡建伟;梁成海;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42 | 分类号: | E05C17/4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车门 约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型涉及一种车门约束机构,该车门约束机构可以在车门完全开启时起到约束车门的作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车门的质量相对比较大,在车门开启时产生的惯性矩比较大,如采用刚性的车门约束机构,在频繁的碰撞作用下,很容易磨损、甚至破坏。因此,目前几乎所有乘用车辆的车门均安装有车门约束机构,即车门限位器,限位器的作用是保证车辆在开门时限制最大开启角度,防止车门开启角度过大导致车门或车身损坏,通常的,车门限位器安装在车门与车架之间。当前大多数车门限位器为金属铰链结构(即刚性铰链),对车门和车身造成的冲击比较大,容易损坏,可靠性降低。另外,刚性的铰链在工作是容易因为润滑不足导致开门异响,即后期需要进行润滑维护,而通常该机构又是被包覆起来的,润滑操作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车门约束机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性车门约束机构的替代结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优化的约束结构,通过最简单有效的结构,达到最佳的约束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柔性车门约束机构,包括
两个限位器支架,所述限位器支架为金属材质的U形支架,且在所述限位器支架上设有轴孔和螺钉紧固孔,其中轴孔用于安装限位器轴,螺钉紧固孔用于紧固安装,
两根金属材质的限位器轴,所述限位器轴穿过轴孔并固定在所述限位器支架中,是一根刚性的轴,
一条柔性的限位器拉带,所述限位器拉带两端通过折叠并缝合分别形成一个环状套索结构,通过所述限位器轴连接到限位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拉带的两端为具有重叠效果的双层,中间为单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整体为柔性约束机构,在机械性能上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刚性约束机构,提高了车门铰链和约束机构的可靠性。
本设计采用柔性拉带代替刚性拉带,大大缓解了车门冲击提高了车门约束机构的使用寿命。而且,减小了车门的冲击,并且避免了摩擦异响的产生。
本机构中的拉带和限位器轴进行活结,而且中拉带中的中部形成易折弯的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
本机构中拉带与限位器轴进行柔性接触,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能,在使用寿命内无需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限位器支架,2限位器轴,3限位器拉带,31双层,32单层,4螺栓,5车门,6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
柔性车门约束机构,也称之为车门限位器,本车门限位器由两个限位器支架1、两根限位器轴2和一条限位器拉带3构成,每门使用量1套。
限位器拉带3两端通过折叠缝合或者热粘合分别形成一个环状套索结构,在两端为双层31,在中间为单层32,通过限位器轴2连接到限位器支架上,两个限位器支架1分别通过4个螺栓4安装到车门5和车身6上。其中,限位器支架采用钢板冲压成型,整体为U型,并在其上开孔,分别用于安装固定和安装限位器轴。限位器轴2为金属销轴,采用卡簧进行固定即可,与限位器拉带进行活结,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当车门开启时,两个限位器支架1间的距离增大,当车门打到最大开启位置时,限位器拉带3被拉直,处于最大状态,迫使车门5不能再继续开启。当车门关闭时,限位器支架件的距离减小,车门限位器拉带逐渐折叠,直至车门彻底关闭,而且在限位器拉带的中间部位为单层,所以柔性较好,也便于折弯。上述的柔性车门限位器拉带质量轻、结构简单、无需润滑,更适于在乘用低速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8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