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危险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08345.3 | 申请日: | 2014-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3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索双武;石俊令;强兆新;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危险 气体 探测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危险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属于气体探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远洋运输船舶,特别是化学品船、油船、LNG船、LPG船等船舶,其运输货品的主要危险性有:易燃易爆性、毒害性、化学反应性、腐蚀性、污染性等。所以若发生泄漏、碰撞、火灾、爆炸等事故,后果必然触目惊心,对人身的伤害也无法估量,造成污染及损失会相当严重。
在船舶装卸货物与航行过程中,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危险气体探测系统可以在发生危险之前,积极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危险发生率甚至完全排除危险。当危险气体泄漏时,系统可以用蜂鸣器报警警示人们,并连接其他系统,当危险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将会自动开启排风装置,恢复正常的安全气体环境。
现有船舶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大多采用取样型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通过泵吸法依次把每个船舶舱室现场的气体经过管道送到控制室气体分析仪中,由气体探测器检测气体浓度是否超过限值,因为只有一个气体探测器,所以只能针对几种气体进行探测报警,且每次只能对一个舱室的气体进行探测,面对船舶复杂多变的情况,无法灵活配置和实时连续监测,实际应用中还有诸多问题。
因此,针对船舶货品的特殊危险性,降低事故发生率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船舶货品的安全运输,改进现有的技术缺陷,实现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船舶领域的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采用冗余和网络化设计,实时连续监测多个船舱的气体浓度,当气体浓度值超过人工设置的报警限值时,发出声光报警,提醒船员在船舶何处所的危险气体超过标准,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危险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由控制装置、显示装置、危险气体探测装置、报警装置、船舶综合检测系统等组成;其特征是:各装置之间相互通过通讯电缆连接形成以太网,实现了网络化通讯,并作为子系统与船舶综合检测系统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输入输出单元、交换机;其特征是:采用两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冗余设计,两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输入输出单元和交换机依次连接形成环网结构,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路线都是畅通的,保障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存储器、电源、同步模块和网络模块;其特征是: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输入输出单元送来的数据,微控制器依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逻辑判断,两个同步模块保证系统能瞬间完成两个微控制器的切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网络模块实现网络化通讯;使用双微控制器、双电源、双网络模块和双同步模块进行冗余设计,保证无论是微控制器、电源或网络模块中哪一个出现故障,系统都能通过同步模块在瞬间完成从微控制器主机到微控制器从机的切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所述数据输入输出单元包括网络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信号隔离器;其特征是:模拟量输入模块用来采集模拟量电信号,开关量输入模块用来采集数字量电信号,可同时采集多个舱室的气体探测器的电信号,实现了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对多个舱室的连续性探测;信号隔离器起到隔离和保护控制装置的作用;开关量输出模块用来发送报警信号给报警装置,分别是预报警、报警和高报警三种报警信号;经过通讯接口单元发送气体探测报警信息给船舶综合检测系统,当作船舶综合检测系统的子系统,便于船舶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所述危险气体探测装置包括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布置在船舶可能出现危险气体的各个区域,气体探测器的数量由划分危险区域舱室的需要来确定,气体探测器种类根据探测舱室的气体来选择;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器和远程报警单元,布置在货控室、集控室、驾驶室等核心位置。
所述显示装置即为触摸屏,显示装置实时显示气体浓度值,以及系统报警信息,并记录相关数据;通过显示装置可直接对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的参数进行设置,显示界面友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8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量输出电路
- 下一篇:一种游乐设备音乐控制操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