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7928.4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3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强;贺晓亮;巫立民;梁刚;杨志祥;张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活塞 分离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
背景技术
组合式活塞是大缸径柴油机活塞中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活塞顶和活塞裙通过多根螺栓相互连接。由于活塞顶与活塞裙之间的径向定位密封面有一道用于密封冷却腔的O型圈,在拆卸组合式活塞时,该O型圈在活塞顶、裙拆分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导致拆分作业困难,常常要借助榔头等工具敲击活塞顶使之与活塞裙分离,这容易导致损伤连接活塞顶与活塞裙的螺栓螺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分离组合式活塞的活塞顶和活塞裙的分离工具,其在分离操作时能够避免损伤活塞顶,并便于适用不同类型的组合式活塞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该组合式活塞包括活塞裙和活塞顶,所述活塞裙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活塞销孔,所述的活塞顶具有一冷却腔,其特点是,该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包括螺杆和可穿设在一对活塞销孔内的顶杆;顶杆的中间设有一螺纹通孔;螺杆由螺杆主体部和用于顶抵冷却腔内壁的螺杆头部组成,该螺杆主体部的下端与该螺杆头部的上端可拆卸式相互连接;螺杆主体部具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与顶杆的螺纹通孔螺旋连接;螺杆头部的材料硬度小于活塞顶的材料硬度。
上述的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其中,顶杆在与一对活塞销孔相接触的部位套设有软垫,该软垫的材质为橡胶。
上述的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其中,螺杆主体部的底面设有一向下凸起的螺钉,螺杆头部的顶面设有一与所述螺钉相适配的螺孔,螺钉旋合在螺孔内。
上述的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其中,上述螺杆主体部的上端设有供扳手卡紧的卡紧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1、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工具采用了螺栓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在分离活塞裙和活塞顶时,只需用螺杆抵住活塞顶的冷却腔的顶壁并转动螺杆,顶杆会向上抬起活塞裙,实现活塞顶与活塞裙的缓慢分离,而无需再使用其他工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因敲击所导致的螺栓损坏;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杆头部的材料硬度小于活塞顶的材料硬度,可防止在旋转过程中刮伤与其接触的活塞顶的冷却腔壁面;
3、由于本实用新型螺杆主体部与螺杆头部为可拆卸式连接,因此可根据不同型号的活塞,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杆头部,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工具的一个实施例在使用时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工具的一个实施例在使用时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组合式活塞包括活塞裙1和活塞顶2,活塞裙1和活塞顶2通过多根螺栓3相互连接。活塞裙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活塞销孔11,活塞顶2具有一冷却腔2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活塞的分离工具包括螺杆5和可穿设在一对活塞销孔3内的顶杆6。顶杆6的中间设有一螺纹通孔61。螺杆5由螺杆主体部51和螺杆头部52组成,该螺杆主体部51的下端与该螺杆头部52的上端可拆卸式相互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螺杆主体部51的底面设有一向下凸起的螺钉,螺杆头部51的顶面设有一与该螺钉相适配的螺孔,螺钉旋合在该螺孔内,实现螺杆主体部51与螺杆头部52的可拆卸式连接。
螺杆主体部51具有一螺纹段511,该螺纹段511与顶杆6的螺纹通孔61螺旋连接。其中,螺杆头部52的材料硬度小于活塞顶的材料硬度。顶杆6在与一对活塞销孔3相接触的部位套设有软垫7,该软垫7的材质例如可以是橡胶,从而起到保护活塞销孔3的作用。螺杆主体部51的上端设有供扳手卡紧的卡紧部53。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工具的使用过程为:
1、将组合式活塞倒放在操作平台上,拆去连接活塞裙1和活塞顶2的多根螺栓;
2、将顶杆6插入一对活塞销孔11,将螺杆5与顶杆6旋合连接;
3、使用套筒扳手卡住卡紧部53,然后旋转螺杆,螺杆5向下移动,直至螺杆头部52顶抵住活塞顶2的冷却腔内壁,继续旋转螺杆5,顶杆6向上移动,从而将活塞裙1向上抬起,与活塞顶2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79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血压计的外接式数据采集与管理装置
- 下一篇:腕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