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7746.7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卫;杜玉彬;姚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妇科 吸管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与妇科吸管连接的专用负压吸引管。
背景技术
妇科吸管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金属医疗器械,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增生、可疑肿瘤、不孕症、宫颈息肉等多种病变情况下用于从子宫中吸出宫内物。如附图1所示,一般的妇科吸管1为一端侧壁具有长条形吸引口,妇科吸管1的另一端通过接头2连接负压吸引管3。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与妇科吸管连接的负压吸引管,现有的普通负压吸引管3由于与妇科吸管1存在管径及材质差异,需通过接头2对妇科吸管1与负压吸引管3进行过渡连接。
如附图2所示,现有的接头2存在与负压吸引管3连接不牢的情况,接头2与负压吸引管3连接时,由于接头2内套于负压吸引管3,接头2与负压吸引管3的通道连接处4存在管径差异,进而导致通道连接处4的内侧管壁不光滑,通道连接处4很容易被子宫内膜或者其它宫内物堵塞,医务人员不得不在吸引过程中多次从宫腔中取出妇科吸管1,再对妇科吸管1、接头2、负压吸引管3三者的连接处进行清除堵塞物的操作,这大大增加了宫腔感染风险,也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和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也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减少堵塞,操作方便的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装置,接头装置包括用于妇科吸管插入的连接孔,所述接头装置的管壁上嵌有支撑弹簧。
上述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中,所述接头装置上连接孔的大小与妇科吸管接头的管径匹配,通过接头装置连接妇科吸管,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
上述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中,所述吸引管为弹性软管。
上述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中,所述吸引管和接头装置均为透明材料制作,便于观察负压吸引管内是否有异物堵塞。
上述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中,所述接头装置的制作材料为硬质塑料,具有一定硬度的接头装置便于插入妇科吸管,具有一定硬度的接头装置在负压情况下也不易变形,可避免因接头变形而引起吸引管道不通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以往的接头装置与负压吸引管设计成一整体,整个负压吸引管的内侧管壁光滑,能够明显减少吸宫过程中的堵塞情况,避免了因负压吸引管的堵塞而在吸宫过程中进行拆卸清污,并由此而带来的宫腔感染风险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手术时间的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图1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妇科吸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1-妇科吸管,2-接头,3-负压吸引管,4-通道连接处,5-吸引管,6-接头装置,61-连接孔,62-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用于连接妇科吸管的负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5,所述吸引管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接头装置6,接头装置6包括用于妇科吸管1插入的连接孔61,所述连接孔61的大小与妇科吸管1接头的管径匹配,通过接头装置6连接妇科吸管1,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另外接头装置6的管壁上嵌有支撑弹簧62,以保证接头装置6的硬度及形变恢复力。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以往的接头2与负压吸引管3设计成一整体,整个负压吸引管的内侧管壁光滑,能够明显减少吸宫过程中的堵塞情况,避免了因负压吸引管的堵塞而在吸宫过程中进行拆卸清污,并由此而带来的宫腔感染风险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手术时间的延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7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细管匹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载铁路桥梁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