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单元、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6670.6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贵家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3/00;F21V17/10;F21Y10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单元 直管形灯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基板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的发光单元、使用该发光单元的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使用发光单元的例如直管形灯或长尺寸的照明器具。而且,发光单元中有将基板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保持于基台上的结构。发光模块通常将发光元件安装于比较坚固的基板(刚性配线基板)上,但将发光元件安装于挠性配线基板上的发光模块也被开发出来。使用挠性配线基板的发光模块能够以卷轴状态容易设置于基台,并且,由于挠性配线基板的厚度薄,因此具有比刚性配线基板更能迅速地将发光元件的热传递至基台的优点。
但是,在使用挠性配线基板时,如果将挠性配线基板的一部分保持于基台上则挠性配线基板与基台之间无法得到均匀的紧密性,会影响散热性。因此,采用遍及挠性配线基板的整个全长均保持于基台的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照射装置中,基台形成为截面半环状,在该基台的内表面中央突出设置有与挠性配线基板的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前表面中央的相反侧即后表面中央接触的突部,在基台的内表面两侧部突出设置有使挠性配线基板的两侧部的前端抵接的卡止部。而且,挠性配线基板以挠性配线基板的整体在宽度方向上弯曲、挠性配线基板的背面中央与突部接触、挠性配线基板的两侧部的前端与卡止部抵接的状态保持于基台上。由于挠性配线基板的两侧部的前端与卡止部抵接,因此挠性配线基板的背面中央被凸部推压。另外,将基台与挠性配线基板组装时,从基台的一端侧插入挠性配线基板从而进行组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4034号公报
发光单元针对刚性配线基板和挠性配线基板等不同形态的基板分别使用 专用的基台(框架)。这种情况下,若想区别使用两者的基板时,需要两种模具,存在制造费用增大的缺点。而且,若通用基台(框架),则需要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对基板进行固定,存在其操作性及生产性下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以稳定的散热性搭载刚性配线基板及挠性配线基板这两者的基台的发光单元、直管形灯及照明装置。
实施方式的发光单元具备发光模块及基台。发光模块具有挠性配线基板或刚性配线基板的任一基板,及安装于该基板的前表面的发光元件。
基台具有基板搭载部与保持部。基板搭载部具有与基板的后表面接触且平面状的基板搭载面。保持部具有立起面、爪部及槽部。立起面形成为在基板搭载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相对于基板搭载面立起。爪部形成为在与基板搭载面之间能够保持刚性配线基板。而且,槽部形成于爪部与立起面之间,并且分别配置与基板搭载面接触的挠性配线基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
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具备:直管罩,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配置于该直管罩内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灯头,配设于所述直管罩的两端。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器具主体;灯座,设置于该器具主体;安装于该灯座的本实用新型的直管形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具备:器具主体;设置于该器具主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单元;透光性罩,覆盖该发光单元。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单元,基台能够以使基板的背面与基板搭载面接触的方式,使刚性配线基板保持于基台的基板搭载面与爪部之间,并且在基板搭载面及槽部配置挠性配线基板,因此,可以期待基板为刚性配线基板或挠性配线基板的发光模块能够以稳定的散热性搭载于同一基台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挠性配线基板的发光单元的直管形灯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管形灯的透视直管罩的主视 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刚性配线基板的发光单元的直管形灯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搭载有刚性配线基板的情况,其中,(a)是形成有凹部时的说明图,(b)是未形成有凹部时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直管形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使用发光单元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