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密封胶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06416.6 | 申请日: | 2014-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曾金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密封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高分子胶带,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密封胶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胶带多种多样,有普通胶带、双面胶带、绝缘胶带、阻燃胶带、荧光胶带等等。但随着市场的逐步细分,大多数功能单一的胶带,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多功能复合胶带的市场需求。而未来的胶带市场将逐渐细分类别,会产生品种繁多的针对某一特定条件而开发出的多功能型胶带,例如,在包扎维修某些精密设备的发热元器件时,就需要一种既能耐热隔热,又能将发热元器件受损部位完美包裹,不受环境侵蚀的隔热密封型胶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复合型隔热密封胶带,其既具有隔热功能,又具有自凝密封功能,它可以用于包扎维修某些精密设备的发热元器件或保护高温潮湿环境下的重要电子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隔热密封胶带,从上至下依次设有PET保护层、第一胶粘层、着色层、隔热层、阻燃PET层、密封层和第二胶粘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PET保护层的厚度为45~55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着色层的厚度为1~3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5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阻燃PET层的厚度为90~110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第一胶粘层的厚度为10~20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第二胶粘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密封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隔热层为ATO隔热涂层或聚氨酯隔热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隔热密封胶带,所述密封层为硅橡胶或聚硫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阻燃级PET作为基带,有效提高胶带本身的阻燃性能;2)增加设置着色层和隔热层,既能满足胶带的外观要求,又能使胶带本身具有出色的耐热隔热性能;3)设置密封层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胶带本身的包裹密封能力,使胶带自身具有自行密封、自行凝固的特性,可避免油污、水汽等污染物渗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热密封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该隔热密封胶带的结构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PET保护层1、第一胶粘层2、着色层3、隔热层4、阻燃PET层5、密封层6和第二胶粘层7。
其中,PET保护层1的厚度优选为45~55μm,它的作用是作为预保护层保护着色层3在运输、搬运及使用过程中免受损伤,以保护胶带的外观美感度。若PET保护层1的厚度小于45μm,则会影响其预保护能力,若PET保护层1的厚度大于55μm,则生产成本提高。
着色层3的厚度优选为1~3μm,其作用是丰富胶带的颜色,为使用者提供方便。若着色层3的厚度小于1μm,则其显色较弱,且着色层易被损坏,若着色层3的厚度大于3μm,则生产成本升高,同时也会影响隔热层4的品质。
隔热层4为ATO隔热涂层或聚氨酯隔热涂层,其厚度优选为3~5μm,隔热涂层以其自身的低导热特性来阻滞热流传递。若隔热层4的厚度小于3μm,则会影响胶带的隔热性能;若隔热层4的厚度大于5μm,则会增加生产成本。
阻燃PET层5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能力,其阻燃性能达到UL510要求,阻燃PET层5的厚度优选为90~110μm,若阻燃PET层5的厚度小于90μm,则因基带过薄,会影响胶带的坚韧度及使用寿命;若阻燃PET层5的厚度大于110μm,则会提高生产成本。
密封层6为硅橡胶或聚硫橡胶,其厚度优选为5~10μm,密封层6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自行密合,自行凝固,将包裹处有效密闭,阻隔污染物的渗入。若密封层6的厚度小于5μm,则会影响其自行密闭速度和效果;若密封层6的厚度大于10μm,则胶带凝固后易翘边,造成胶带表面不平整,同时也会提高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面积除尘器用焦粉冷却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松香蒸馏工序的蒸馏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