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收水蒸气余热的预热式电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06284.7 | 申请日: | 2014-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4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恩;商加瑞;徐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莉华 |
| 地址: | 315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水蒸气 余热 预热 电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件的节能装置,特别是一种回收水蒸气余热的预热式电热器。
背景技术
石英电热管在快热式热水器和热水壶上作为加热器件在广泛使用。本公司为提高石英电热管的发热效率,采用了水冷预热式的外壳结构,如专利号201320303328.1《水冷预热式加热体》,如图1所示,它在加热管的外壳上增加了一根预热管,冷水流经预热管后在进入加热管内加热,预热管设置在加热管的外壳上。当加热管工作时,其散发出来的热量被外壳吸收,并传递到预热管,被预热管内的冷水吸收。既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热效率,又有效地解决了加热管温升的问题,可以加大电热膜的功率密度,减少加热管体积。以水温加热到95度为例,采用该技术后,电热加热效率由原先的80%提高到97%以上。
但是,该技术仅考虑了加热管自身发热所产生的热辐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热水沸腾后,水蒸气带走的热量。虽然加热器通常将水温加热到95度左右,低于沸点,但仍然会产生少量的水蒸气。
由于使用地的海拔、气压条件不同,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热水达到95度即产生沸腾,在这种低温沸腾的情况下,加热管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热量损失急剧提高,使发热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生产沸腾式加热的机型,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气被直接排出到空气中,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回收水蒸气余热来实现冷水预热的电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收水蒸气余热的预热式电热器,包括加热管、进水管、出水口、散热外壳,加热管为电热膜石英加热管,加热管安装在散热外壳内,散热外壳包括加热腔和预热腔,加热管固定在散热外壳的加热腔内,预热腔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相通,预热腔的出水口与加热管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顶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蒸汽管与设置在散热外壳上的冷凝腔相连,冷凝腔的出口与电热器的废液槽相连。
所述冷凝腔和预热腔紧邻。
所述预热腔内设有预热管,预热管为食品级不锈钢管。
所述冷凝腔内分布有多层冷凝片。
所述冷凝腔呈弧形围绕在预热腔外围,并且位于相对于加热腔的另一侧。
所述冷凝腔由多个冷凝管阵列分布成弧形围绕在预热腔的外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预热式电热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回收水蒸气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也传递至预热管内,对冷水实现预热,减少热量损失。由于预热管的进水水温为室温,能迅速将冷凝腔内的水蒸气冷却,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冷凝腔内增加冷凝片、将冷凝腔设计成弧形或多孔结构,来尽可能地增加水蒸气和散热外壳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冷凝管的样式以满足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电热水器,增加水蒸气的余热收集装置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热水器的发热效率,经实验证明,以实施例二为例,当出水水温控制在95度左右时,其发热效率由97%提高到98%以上,节能效率更高。当加热管内的水发生沸腾时,仍然可以保持95%以上的发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散热外壳的横截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图2中A-A剖视图。
图4、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外壳的横截面图。
图5、第三实施例的散热外壳的横截面图。
图6、第四实施例的散热外壳的横截面图。
图7、双加热管电热水器的散热外壳的横截面图。
图示中: 1 为冷凝腔, 2 为冷凝片, 3为散热外壳,
4为预热腔, 5为加热腔, 6为加热管,
7为进水管, 8为连接管, 9为气液分离器,
10为出水口, 11为蒸汽管 , 12为废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阳光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