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5825.4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3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典;段术林;万伟;朱炳全;祁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端子外露且单排设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公告号203260791实用新型专利揭露一种端子外露且单排设置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固定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端子槽以容置导电端子,并藉助固定端子在电路板上定位。导电端子具有水平前后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从第一固定部后端向后向上圆弧弯折再水平向前延伸至与第一固定部前端平齐的位置形成的弹性部、从弹性部前端向下弯折向前延伸形成的预压部、从预压部前端向前倾斜向上延伸后向前向上圆弧弯折再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从第一固定部前端中部向下弯折并向前延伸至与预压部中间平齐的位置形成的第一焊接部。
然而,这种电连接器的元件较多,组装较复杂,而且因为需要藉助固定端子在电路板上定位,定位较不准确。此外,这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接触部的一端连接预压部,但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得接触部在过压情况下可能发生永久形变而失去弹性,造成预压部失去管控接触部使其高度一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元件较少,组装较简单,在电路板上定位较好,接触部在过压情况下较不会发生永久形变而失去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及至少一位于该绝缘本体同一侧边的端子槽,该对接面与该端子槽以一开口连通,该端子槽的两相对侧壁下部沿侧壁长度方向各设有一导槽,该端子槽的该两侧壁上部沿侧壁长度方向各设有一肩部。该至少一端子容置于该至少一端子槽,该端子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后端向后向上圆弧弯折形成的弹性部、一自该弹性部前端向前延伸后向前倾斜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一自该弯折部前端向下圆弧弯折形成的接触部、一自该接触部前端向后倾斜向下延伸至该基部上方位置后再向后弯折形成的抵靠部、及一与该基部前端连接的焊脚部,其中,该基部的两相对侧边各延伸形成一嵌入各该导槽的翼部,该接触部自该开口伸出该对接面,该抵靠部的两相对侧边中部各延伸形成一凸耳,各该凸耳抵靠于对应的各该肩部的下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与设有该至少一端子槽的该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延伸设有一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还具有一与该对接面相对的焊接面,该端子槽与该焊接面以一焊接口连通,该焊脚部位于该焊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焊接面设有至少一定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弹性部自该基部后端向后倾斜向下延伸后向上圆弧弯折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接触部上设有一凸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焊脚部自该基部前端向下弯折再向前延伸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焊脚部以撕破成型方式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翼部以撕破成型方式形成至少一卡持部,藉各该卡持部对应卡抵于各该导槽,将该端子定位于该端子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翼部前端弯折形成一卡持部,藉各该卡持部对应卡抵于各该导槽,将该端子定位于该端子槽。
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中,以得到一个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之电连接器可以仅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其元件较少,组装较简单;可在绝缘本体的焊接面设有定位柱,其在电路板上定位较好;端子的接触部一端连接弯折部,另一端连接抵靠部,且抵靠部的自由端位于基部上方位置,因此,在与对接电连接器端子接合时,抵靠部抵接基部,使端子较不会发生永久形变而失去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俯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的端子之侧视图。
符号说明
1:绝缘本体;1a:对接面;1b:焊接面;11:端子槽;12:开口;13:侧壁;14:导槽;15:肩部;151:肩部的下缘;16:焊接口;17:梯形结构;18:定位柱;2:端子;21:基部;21a:基部的前端;21b:基部的后端;22:弹性部;22a:弹性部的前端;23:弯折部;23a:弯折部的前端;24:接触部;24a:接触部的前端;241:凸包;25:抵靠部;251:凸耳;252:自由端;26:焊脚部;27:翼部;271:卡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5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隐藏插孔的墙面插座
- 下一篇:一种转子易拆卸的中空转子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