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分接两用喷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5071.2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玉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接 两用 喷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喷雾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分接两用喷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统的喷雾器有两种,一种是靠人力手摇来进行喷雾的手摇式喷雾器,另一种是采用电池驱动的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具有轻便的优点,但缺点是劳动强度大。而电动喷雾器省力,劳动强度小,但较重,有时经常发生电力用完而药液没有喷完的情况,使用不方便。
由本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号为200920265946.5、授权公告号为2015921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用喷雾器,有效解决现有喷雾器所存在的问题,该两用喷雾器主要包括药液桶,在药液桶上同时设置有手摇泵和电动喷雾泵,手摇泵和电动喷雾泵的入口设在药液桶内,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切换阀,切换阀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喷头杆,切换阀可切换连通手摇泵至喷头杆或电动喷雾泵至喷头杆。使用时,可先用电池驱动电动喷雾泵进行电动喷雾,省力且劳动强度小。在电池耗完后,由切换阀切换喷头杆连通手摇泵,手摇杆驱动手摇泵进行手动喷雾,药液可以完全喷完,不浪费药液。虽然该两用喷雾器能满足需要,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1、通过切换阀选择采用手动工作模式或者电动工作模式,表面上简单方便,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切换阀故障,而使整个喷雾器无法工作,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提高返修率;2、由于切换阀内置在药液桶里,喷头杆的连接管道与切换阀固定连接,使喷头杆、管道与药液桶均连接在一起,携带不便且拆卸更换时非常不便,一般不能由农民自己更换,返修率高;3、不能知晓电量的余量,在使用过程前,不知是否该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分接两用喷雾器,在不使用时,喷头杆及与其相连的管道能快速拆卸,与药液桶分离,方便携带、存放和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分接两用喷雾器,包括药液桶、喷头杆、一端与喷头杆相连通的出液管道、手摇泵、电动喷雾泵和给电动喷雾泵供电的电池,药液桶内设有药液贮藏室,手摇泵、电动喷雾泵和电池均设置在药液桶内且手摇泵和电动喷雾泵的药液入口与药液贮藏室相连通,手摇泵的驱动手摇杆设置在药液桶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桶下部桶壁上安装有第一出水接头,所述电动喷雾泵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与第一出水接头相连通,在手摇泵的上部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二出水接头,所述出液管道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自锁封水接头,自锁封水接头能与第一出水接头或第二出水接头配合密封连接。
在所述药液桶的下部桶壁上还设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充电插口和用于检测电池电量的电量表。
所述药液桶上顶面上开设有连通药液贮藏室的进液口,进液口上设有一封口盖,封口盖与进液口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药液桶上顶面中心上还设有一提手。
所述自锁封水接头为锥形自锁封水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只需将自锁封水接头连接到对应出水接头上,便能选择手动或自动喷雾,使用方便;在不使用时,喷头杆及与其相连的管道能快速拆卸,与药液桶分离,方便携带、存放和清洁。
另外,出液管道能更换为加长出液管道,如此,作业时能将药液桶放在地上,有效降低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通过设置充电插口和电量表,方便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查看电池剩余电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有加长出液管道的喷头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接两用喷雾器,包括药液桶1、喷头杆2、一端与喷头杆相连通的出液管道3、手摇泵4、电动喷雾泵5和给电动喷雾泵供电的电池6;手摇泵4的驱动手摇杆41设置在药液桶的侧面上,在药液桶1的侧面上设有电动喷雾泵5的启动按钮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玉,未经黄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5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