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5064.2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坚 |
地址: | 110014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膜式酸雾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排放酸雾的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适于对酸雾汽体进行回收的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化工、制药、冶金冷轧酸洗、电镀等行业的生产工艺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反应工艺过程,形成放热反应或加热快速反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酸雾汽体。该酸雾汽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吸收,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酸雾汽体通过抽风机送入洗涤塔进行中和处理和喷淋吸收。传统的洗涤塔上部设有一级或二级喷淋管和若干喷淋嘴,喷淋管结构有蛇盘式、鱼刺式、米字式等,对汽体进行喷淋吸收,在塔内放入有填料,塔下部设碱搅拌中和槽,对循环喷淋水进行中和。以风机风量20000m3为例,每小时喷淋水用量为60~80 m3,产生的酸雾吸收水定时送到中和处理站进行酸碱中和排放。该洗涤塔虽然能对酸雾汽体进行吸收处理,但是,洗涤塔内的喷嘴经长时间使用会被酸液的杂质腐蚀和堵塞,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而更换喷嘴难度大,如果不经常更换喷嘴,则该洗涤塔处理后排入大气的汽体不能达到排放标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采用传统的喷淋方式酸雾洗涤塔已经不能满足环保排放的要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节约减排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本申请对酸雾吸收装置提出新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解决了传统喷淋式酸雾吸收装置喷嘴易堵塞工作不可靠、结构复杂、用水量大的技术问题,能够有效的对酸雾进行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包括带有酸雾入口、酸液排出口和气体出口的塔体,塔体内设置酸雾吸收部,其技术要点是:酸雾吸收部包括设置在塔体内上部承载水膜的托盘,托盘边缘与塔体内壁密封连接,上、下两侧通过导流管连通,该导流管伸出水膜的上方设置有酸雾导流罩,酸雾导流罩外侧的下端伸入水膜液面下,在托盘上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酸液排出口通过耐酸泵和循环管连接设置在塔体上部的吸收水入口。
所述水膜的厚度为5毫米至15毫米。
所述承载水膜的托盘为一层或两层,由上到下排列。
所述承载水膜的托盘为至少三层,由上到下排列。
所述吸收水入口高于所述酸雾吸收部的位置。
所述气体出口和酸雾吸收部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
所述塔体侧壁设置有观察塔体内部的观察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的酸雾吸收部采用设置在塔体内承载水膜的托盘结构,通过导流管和酸雾导流罩将酸雾导入水膜,水膜对酸雾进行吸收并将汽体通过气体出口排出,这样不仅有效的吸收了酸雾形成酸性液体,而且酸雾经过水膜吸收变为环保汽体排入大气不污染环境,避免了传统喷淋法,经常被杂质堵塞喷嘴现象,给用户减少维修次数。采用多层水膜托盘和循环结构能使酸水有效的逐层增浓,直接送到配酸罐继续使用,不需要再送到中和处理站加碱中和。该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无死角吸收,吸收效果好,能够长期有效使用,部件也不会因腐蚀和堵塞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用水量,起到节水用水的效果,充分贯彻国家节约减排的方针。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酸雾吸收部酸雾流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塔体、2气体出口、3气液分离器、4酸雾吸收部、5观察孔、6循环水入口、7排污孔、8存储酸水池、 9耐酸泵、10酸液排出口、11液位计、12酸雾入口、13循环管、14吸收水入口、41水膜、42导流罩、43导流管、44溢流管、45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该水膜式酸雾吸收装置整体外形为塔形,在塔体1内上部设置酸雾吸收部4,酸雾吸收部包括承载水膜的托盘45,该水膜41为托盘承载的薄水层,水膜的厚度为5毫米至15毫米,托盘45边缘与塔体1内壁密封连接,托盘的上、下两侧通过导流管43连通,导流管上部高于水膜41,该导流管43伸出水膜41的上方设置有酸雾导流罩42,酸雾导流罩向下罩在导流管43出口并与导流管43出口间隔有缝隙使酸雾通过,酸雾导流罩42外侧的下端伸入水膜41液面下,在托盘45上还设置有溢流管44,当水膜41的高度超过溢流管44则通过溢流管排出。托盘45可采用耐温、耐腐蚀材料制成,如PPH改性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伦,未经孙永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5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氟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循环酸雾回收净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