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筒式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4516.5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0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山古道春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8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 式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滚筒式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用茶树的嫩叶炒制而成。如今的茶叶有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好,但效率低,易碎,浪费青茶叶。随着炒茶设备的不断更新,半自动炒茶机日渐普及,给广大茶农带来了便捷和方便,故此推广机械炒茶,便成为当前本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但是,现有的炒茶机在炒茶过程中,茶叶经常粘在炒筒上导致茶叶变形或者碾碎,从而使得炒茶品质不高。青叶长时间粘在炒筒上导致青叶的湿度不一,从而使茶叶颜色不一。再者,在往复运动时容易出现茶叶向一边集中,导致受热不均,影响到茶叶的理条效果,并且炒制完成后还需要更换平面网格结构筛板进行烘烤,操作流程繁琐。所以存在茶叶理条受热不均、操作流程繁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规范,使用方便,在炒茶过程中,炒茶受热均匀效果好,同时能够可自动清理炒筒上的青叶,在清扫之后能够对茶叶内部杂质与废料进行清扫的滚筒式炒茶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式炒茶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控制柜与动力输出装置;所述机身内部设置炒筒,所述炒筒底端设置加热室,所述炒筒与加热室之间设置托轮,所述炒筒外缘设置滤孔,所述炒筒筒壁沿炒筒运动方向的截面为高低起伏的锯齿形;所述炒筒顶部设置毛刷。便于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防止茶叶经常粘在炒筒上导致茶叶变形或者碾碎,同时在炒茶过程中能够将杂质滤出炒筒保证炒筒内部清洁。
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筒壁由突起壁与下降壁所组成,所述突起壁与下降壁为一体式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内部设置炒板,所述炒板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炒筒内部上,所述滤孔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炒筒炒筒外缘上。便于在炒茶过程中茶叶的全面翻转,出现的杂质能够通过滤孔排出炒筒内部,保证炒筒内部清洁。
进一步优选,所述滤孔与炒板相对于炒筒呈环形交错式排列。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时间的去处杂质,降低杂质在炒筒内部停留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相对于托轮位置处截面为圆形。在炒筒筒壁沿炒筒运动方向的截面为高低起伏的锯齿形增加受热面积的情况下避免在炒筒运动过程中出现波动,影响炒茶效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端面与机身连接处设置活动杆,所述炒筒端面上设置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水平向炒筒内部螺旋延伸,所述炒筒端面还设置出料口。便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活动杆调整炒筒旋转方向,配合导流板从而实现进料与出料。
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为伺服电机或者马达中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炒茶过程中实现茶叶全面翻转,在翻转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将炒筒内部的杂质排出炒筒;同时,在炒茶过程中,毛刷能够对炒筒进行清洗,防止炒筒长时间使用导致茶叶变形或者碾碎;最后,能够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同时增大受热表面积,实现全面炒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及推广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炒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A区域结构示意图;(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之炒筒筒壁剖视图;
图中:1-机身、2-动力输出装置、3-出料口、4-炒筒、5-滤孔、6-托轮、7-加热室、8-毛刷、9-控制柜、10-导流板、11-鼓风机、12-炒板;
4a-下降壁、4b-突起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滚筒式炒茶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置控制柜9与动力输出装置2;所述机身1内部设置炒筒4,所述炒筒4底端设置加热室7,所述炒筒4与加热室7之间设置托轮6,所述炒筒4外缘设置滤孔5,所述炒筒4筒壁沿炒筒4运动方向的截面为高低起伏的锯齿形;所述炒筒4顶部设置毛刷8。便于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防止茶叶经常粘在炒筒上导致茶叶变形或者碾碎,同时在炒茶过程中能够将杂质滤出炒筒4保证炒筒4内部清洁。所述炒筒4筒壁由突起壁4b与下降壁4a所组成,所述突起壁4b与下降壁4a为一体式连接。所述炒筒4内部设置炒板12,所述炒板12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炒筒4内部上,所述滤孔5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炒筒4炒筒4外缘上。便于在炒茶过程中茶叶的全面翻转,出现的杂质能够通过滤孔5排出炒筒4内部,保证炒筒4内部清洁。进一步优选,所述滤孔5与炒板12相对于炒筒4呈环形交错式排列。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时间的去处杂质,降低杂质在炒筒4内部停留率。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4相对于托轮6位置处截面为圆形。在炒筒4筒壁沿炒筒4运动方向的截面为高低起伏的锯齿形增加受热面积的情况下避免在炒筒4运动过程中出现波动,影响炒茶效率。进一步优选,所述炒筒4端面与机身1连接处设置活动杆11,所述炒筒4端面上设置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水平向炒筒4内部螺旋延伸;所述炒筒4端面还设置出料口3。便于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活动杆11调整炒筒4旋转方向,配合导流板10从而实现进料与出料。进一步优选,所述动力输出装置2为伺服电机或者马达中的其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山古道春茶业有限公司,未经保山古道春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4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活动晒晾装置
- 下一篇:变色葡萄干自然风降温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