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智能复合低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4308.5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曙光;吴鸣良;吴海英;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孙昀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智能 复合 低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尤其是一种环保型智能复合低压电缆。
背景技术
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是将光传输单元拖入低压电缆线芯成缆间隙中,当电缆线芯截面较小而光传输单元直径较大时,光传输单元需要同电缆线芯一起成缆,这样光传输单元将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压力。由于需要施工完成后试验以及连接其它电缆需要,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两端都预留了较大长度的光单元,一般为8~10米。如果光传输单元在运输或施工过程中电缆在内部受损,光传输单元无法修复,且光传输单元在电缆制造中已经固定,如线路需要扩容,必须预留光传输单元中的光纤,或者重新敷设光缆,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且传输信号好的环保型智能复合低压电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智能复合低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绕包组成的导体、绝缘层、填充层、光传输单元、绕包层和外护套,所述光传输单元为中空保护管或微管束,所述微管束由微管和包覆在微管外的微管束护套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有2个或3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2芯圆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4芯圆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7芯圆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2芯扁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4芯方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管束为7芯多边形微管束。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护套内还设有内衬层和镀锌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镀锌层为镀锌钢带或镀锌钢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布线灵活,分线路简单实用,可根据需要吹入光纤,光纤为整根无接头、衰减小,维修方便,如有损坏可再吹入光纤维修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大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大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大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小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小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现有技术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小时典型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缆线芯直径较小时采用微管束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缆线芯直径较小时采用微管束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缆线芯直径较小时采用微管束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微管束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7、8、9及图10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环保型智能复合低压电缆,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绕包组成的导体1、绝缘层2、填充层3、光传输单元4、绕包层5和外护套6,其中,光传输单元4为中空保护管或微管束,微管束由微管9和包覆在微管9外的微管束护套10组成,微管束有2个或3个。根据使用需要,微管束可以分别为2芯圆形微管束、4芯圆形微管束11、7芯圆形微管束12、2芯扁形微管束13、4芯方形微管束14或7芯多边形微管束15。当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差距较大时采用中空保护管或图10~图15结构的微管束代替图1、图2、图3中的光传输单元;当光传输单元直径与电缆线芯直径接近时,采用2根或多根较少芯数的微管束(如图7、图8、图9的结构)代替如图4、图5、图6中直径较大的光传输单元。
对于带铠装结构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外护套6内还设有内衬层7和镀锌层8,镀锌层8为镀锌钢带或镀锌钢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4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带过滤网球阀
- 下一篇:具有亮斑消除结构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