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及具有该回转支承的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3375.5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以则;汪和平;赵松年;吴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球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F16H1/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白京萍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蜗轮 体式 回转 支承 具有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回转支承及具有该回转支承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多为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挖掘机及太阳能发电等由回转支承传动要求的机械设备中。目前使用的回转支承由带轮齿的外圈、内圈、钢球和隔离块构成,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道中圆周均匀且依次间隔地安装钢球和隔离块。存在的缺陷是回转支承外圈为整体式钢制结构,钢制蜗杆与外圈的轮齿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时,轮齿与蜗杆容易发生咬合,导致传动效率低,尤其高速重负荷时,工作稳定性差,可靠性差,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解决轮齿与蜗杆易咬合的问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传动效率高。
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包括钢制外圈、内圈、钢球和隔离块,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道中圆周均匀且依次间隔地安装钢球和隔离块,其特点是所述外圈相对安装侧圆周面上设环形台阶,台阶上设铜合金蜗轮,蜗轮的中心轴线与内圈、钢球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由紧定螺钉固定在外圈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圈台阶面沿钢球、内圈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对称,台阶面的一侧外沿圆周上均装有紧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蜗轮的厚度根据蜗杆与台阶面的距离确定,内环面紧贴台阶面,外环面轮齿与蜗杆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回转支承传动装置,包括壳体、蜗杆、盖板和上述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回转支承置于壳体内与蜗杆相配合,回转支承内圈由螺钉与壳体固定,盖板扣盖在壳体上,回转支承外圈由螺钉与盖板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构思新颖,结构简凑、合理;在该回转支承的钢制外圈上安装铜合金蜗轮,有效地解决轮齿与蜗杆易咬合的问题,提高传动效率,保证回转支承传动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实现高速回转,扩大实际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的剖视图;
图2是蜗轮蜗杆回转支承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蜗轮、1.1-轮齿、2-外圈、2.1-台阶、3-钢球、4-紧定螺钉、5-内圈、6-蜗杆、7-盖板、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可以看出,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包括钢制外圈2、内圈5、钢球3和隔离块(图中未标出),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滚道中圆周均匀且依次间隔地安装钢球和隔离块,所述外圈相对安装侧圆周面上设环形台阶2.1,台阶上设铜合金蜗轮1,蜗轮的中心轴线与内圈、钢球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由紧定螺钉4固定在外圈上。
由图1还可以看出,所述的外圈2台阶面沿钢球3、内圈5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对称,台阶面的一侧外沿圆周上均装有紧定螺钉。
由图1还可以看出,所述的蜗轮1的厚度根据蜗杆6与台阶面的距离确定,,内环面紧贴台阶面,外环面轮齿1.1与蜗杆相配合。
由图2可以看出,一种应用上述蜗轮分体式回转支承的蜗轮蜗杆回转支承传动装置,该装置的蜗杆6两端装有轴承安装在壳体8上,回转支承置于壳体内与蜗杆相配合,回转支承内圈5由螺钉与壳体固定,盖板7扣盖在壳体上,回转支承外圈2由螺钉与盖板固定。使用时,蜗杆由液压马达/电动机驱动,转动的蜗杆带动蜗轮及组合在一起的回转支承回转,供工作机构作回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球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球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3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插座
- 下一篇:一种车载内嵌式插接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