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朝下体位患者用辅助步行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02445.5 | 申请日: | 2014-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婷;于文春;孙成;李家琴;任月;张莹;吴小玲;苏君;谢维;谭明琼;万君丽;王佳;周凤娇;杨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朝下 体位 患者 辅助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手术后需要长时间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的患者所使用的辅助步行车。
背景技术
某些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例如玻璃体切除手术。玻璃体切除手术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行这种手术的患者,术后需要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以依靠硅油或气体的上浮作用力,支撑和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和封闭裂孔。如果患者没有严格保持体位和头位,不仅不利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还可能引起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一般来说,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均要求保持面朝下体位,面朝下时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每天保持该体位16小时左右,无论坐位、俯卧位、行走,均需保持面朝下,大约持续1至2周。正是由于患者需长时间保持面向朝下姿势,造成其自理能力下降和运动受限,较多患者出现术后便秘现象,更不能在没有他人搀扶的情况下完成独立行走。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合手术后需要长时间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的患者所使用的辅助步行车,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独立行走,而且能够在其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下了解周围路况而不至于发生碰撞事故,实现安全行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后需要长时间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的患者所使用的辅助步行车,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独立行走,而且能够在其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下了解周围路况而不至于发生碰撞事故,实现安全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面朝下体位患者用辅助步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脚轮,所述车架上还设有光线反射装置,所述光线反射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车架上部且位于所述车架内侧的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光线反射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镜下方且位于所述车架外侧的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车架包括左框架及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及右框架为相互平行的纵向框架,两纵向框架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实现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设在距离车架底部的1/7至1/5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以可旋转活动方式连接在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脚轮为活动脚轮。
进一步,所述车架顶部设有弧形扶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射镜设在距离车架顶端的1/7至1/5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面朝下体位患者用辅助步行车,车架作为患者行走时身体的支撑物,可帮助患者改善由于面朝下所致的定向力缺失造成的步态不稳现象;车架底部的脚轮使车架移动方便,增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灵活性;通过车架上的光线反射装置,患者能够在其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下了解周围路况而不至于发生碰撞事故,实现安全行走;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面朝下体位患者用辅助步行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底部设有脚轮2,所述车架1上还设有光线反射装置;车架1由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框架组成,包括左框架11及右框架12,两纵向框架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13实现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杆13设在距离车架1底部的1/7至1/5处;车架1的整体尺寸可在制造加工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形进行定制;车架1作为患者行走时身体的支撑物,可帮助患者改善由于面朝下所致的定向力缺失造成的步态不稳现象;车架1的底部即左框架11、右框架12的底端连接有起到导向与运动作用的脚轮2,脚轮2可根据具体使用状况选择为定向脚轮或者活动脚轮,使车架1移动方便,增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灵活性;光线反射装置能够反射患者前进方向的光线,以使患者在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下仍能了解前面路况而不至于发生碰撞事故,实现安全行走;本实用新型无需限制光线反射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只要能实现反射功能并便于患者接受所反射的光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2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经编弹性织物
- 下一篇:一种防指纹贴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