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压坐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2189.X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权宁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权宁洙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陈洪娜;林辉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压 坐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尤其是一种减压坐垫。
背景技术
坐垫是常用的生活用品,通常由包裹面料和内填充物构成,这种坐垫一般功能单一,对于经常需要久坐的办公人员、医患、司机等使用对象,常常难以满足需要,久坐后容易影响舒适度,感到疲劳。
为此,目前也有了一些透气性好、舒适度高的坐垫,如申请号为201220420115.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坐垫,坐垫罩内底部设有海绵层,海绵层上方设有凝胶层。上述这种坐垫,既有固定支撑效果良好的海绵层,又有可以充分缓解压力、材料质感舒适的凝胶层。然而,其并未针对人体的生理结构特性作相应的设计,由于坐垫支撑骶骨和尾骨的部位所承受的压力相对集中,极易引起褥疮问题;而且采用一般的坐垫罩,当用于医患或小孩时,可能会有尿液等透过坐垫罩渗透到坐垫内部,从而影响整个坐垫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减压性能、提高防水能力的坐垫。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压坐垫,包括第一弹性体和覆盖在所述第一弹性体上的凝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坐垫还包括防水层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下方的防滑层,所述凝胶层和第一弹性体填充在所述防水层和防滑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体后部形成有凹陷的减压区,所述减压区内填充有凝胶或第二弹性体,所述防水层、防滑层、凝胶层和第一弹性体复合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后部具有两个通孔而形成所述减压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后部具有凹槽而形成所述减压区。
所述减压坐垫的上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以更好的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提高使用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填充凝胶的减压区,对应人体使用坐垫时骶骨和尾骨的位置,从而降低这两个部位所受的压力,减少褥疮生成;将各层复合形成为一体,从而使得坐垫具有防水的功能,以避免液体的渗透;将坐垫的上表面设置成斜面,以更好的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提高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坐垫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坐垫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坐垫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压坐垫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减压坐垫,包括防水层1和防滑层2,防水层1设置在防滑层2上方并固定,防水层1由防水复合弹性面料制成,而防滑层2则由防滑材料制成。
防水层1和防滑层2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凝胶层3和第一弹性体4,第一弹性体4可以为海绵、发泡材料或记忆棉,从而使得坐垫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凝胶层3覆盖在第一弹性体4上方,在第一弹性体4后部(面对使用者时,远离使用者的部分)具有两个通孔41而形成减压区5,减压区5内填充凝胶,两个减压区5可以互相隔离或联通。减压区5的位置对应人体使用坐垫时骶骨和尾骨的位置,从而降低这两个部位所受的压力,减少褥疮生成。
上述的防水层1、防滑层2、凝胶层3和第一弹性体4复合形成为一体,从而使得坐垫具有防水的功能,以避免液体的渗透。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减压区5’由第一弹性体4’上设置的凹槽42’形成,并且坐垫的上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从而可以更好的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倾斜的坐垫表面也可以用于实施例一中。
实施例三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减压区5”内填充的为第二弹性体6,该第二弹性体6可以与第一弹性体相同。由于第二弹性体6与第一弹性体互相独立,由此当减压区5”受力时,第二弹性体6可以较为容易的受力压缩,对骶骨、尾骨的反作用力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权宁洙,未经权宁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21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孔珩磨装置
- 下一篇:三工位循环离子束抛光装置及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