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插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1528.2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庆利;聂于军;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达利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2016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插篮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生产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插篮机,用于将生产好的电池壳体自动装入存料架,方便整理、清洗。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环保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节能减排的新趋势。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效,安全可靠性好,是目前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绿色电池。未来锂电池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现在中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现在使用锂电池的还不到1%,如果全部使用锂电池的话,按每辆车使用20PCS需求量计算,年锂电池壳体需求为10亿PCS,现国内1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正式确定,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200万辆电动动力汽车的规模,按每车5000PCS锂电池壳体计算,仅中国的市场就有100亿PCS。
电池由三部分组成:电芯、保护电路和外壳。外壳分为壳体和盖板。电池壳体通过壳体加工设备成型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清洗,现有的整理清洗方法是,用一个箱子接住从壳体加工设备的出料口出来的电池壳体,通过人工将电池壳体一个一个的放入存料架的存料槽内(如图1所示),然后进行清洗,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插篮机,用于将生产好的电池壳体自动装入存料架,方便整理、清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插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输送电池壳体的传送带装置和用以吸附、转移电池壳体的吸盘装置,所述传送带装置的后端设置一段弧形下料段,该弧形下料段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电池壳体校正摆直的校正槽边,所述弧形下料段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住电池壳体的电池壳体容纳盒,所述电池壳体容纳盒内等间距布设有电池壳体插槽,所述电池壳体插槽与存料架的存料槽相对应;电池壳体容纳盒设置在导向座上,并与一带动其向前移动的驱动件连接;
所述吸盘装置包括升降杆、设置升降杆下端的真空吸附板,所述真空吸附板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吸盘装置设置在导轨架上,吸盘装置与一伸缩推杆连接,带动吸盘装置沿导轨架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与导轨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伸缩推杆固定在导轨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装置将电池壳体输送至电池壳体容纳盒,电池壳体容纳盒的电池壳体插槽与存料架的存料槽相对应;通过吸盘装置将电池壳体插槽内的电池壳体整体吸附至真空吸附板上,通过伸缩推杆带动吸盘装置沿导轨架运送至存料架的上方,再通过吸盘装置升降杆动作,使得真空吸附板下降,抽真空装置关闭后,整排电池壳体便落入存料架的存料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供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存料架的俯视图。
图2为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传送带装置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吸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吸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吸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自动插篮机,主要包括传送带装置和吸盘装置。
参见图2和3,传送带装置用以输送电池壳体,包括传送带100,在传送带的后端设置一段弧形下料段110,该弧形下料段110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电池壳体校正摆直的校正槽边,电池壳体从壳体加工设备出来后经过传送带至弧形下料段110,在校正槽边的作用下电池壳体摆直下落。
在弧形下料段1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住电池壳体的电池壳体容纳盒120,电池壳体容纳盒内等间距布设有电池壳体插槽121,电池壳体插槽121与存料架的存料槽相对应;电池壳体容纳盒设置在导向座130上,并与一带动其向前移动的液压缸连接。
参见图4,吸盘装置包括升降杆31、设置升降杆下端的真空吸附板32,真空吸附板与抽真空装置(图中未标示)连接;升降杆31的上端与导轨架50连接,吸盘装置30与一伸缩推杆41连接,伸缩推杆固定在导轨架上。伸缩推杆41带动吸盘装置30沿导轨架50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达利五金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达利五金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1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边单夹板齿轮传动机构
- 下一篇:膜上覆土圆片轴承座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