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引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1351.6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良;孙健;海港;周爱华;钱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90 | 分类号: | D04B15/9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针织 横编机 编织物 引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引出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需配置编织物引出装置,由编织物引出装置将由编织机构编织的织物引出。副罗拉机构是编织物引出装置的结构体系的重要部件,其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的具体位置对应于一对大体上呈八字形分布的针床的正中下方,并且尽可能接近到筒口处,对此可参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54556C(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说明书第7页最后一段和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56291A(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说明书第0036段。
进而如业界所知,不同质地的织物对牵拉力要求是不同的,这里所称的不同质地的织物如构成织物的纱线纤维成份不同、织物克重不同等等。当遇到需要较大牵拉力的织物时,仅凭副罗拉机构难达到牵引要求,即难以达到将由编织机构编织成的编织物挟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在对应于副罗拉机构的下方增设卷布辊,由卷布辊配合副罗拉机构将编织物引出,对此可以参见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704174B(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主罗拉机构的防缠纱装置)的说明书第0021段;当遇到需要较小牵拉力的织物时,那么可使前述的卷布辊处于停用状态,也就是说在无需借助于卷布辊的状态下由副罗拉机构直接将由编织机构编织成的编织物挟引而出。但是由于卷布辊退出工作而并非退出位置(卷布辊处于原来的位置),因而当由副罗拉机构引出的编织物触及卷布辊特别是编织物上的纱线与卷布辊接触时,易出现挂辊情形,使编织物聚团乃至损及编织物(例如出现抽丝现象)。
由上述说明可知,当不启用卷布辊时,似乎卷布辊成了多余并且还给编织物的顺利引出产生干涉影响。然而又不能以厚此薄彼的处置方式对待卷布辊,例如在不启用卷布辊时将其卸除,反之则安装,再说如果临时卸除或安装卷布辊,那么毫无疑问会增大操作人员(通常为检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并且存在损及卷布辊之虞。于是,如何在卷布辊的启用与否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使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厂商,并且期望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生产厂商予以解决,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遇到牵拉力小的编织物而停止使用卷布辊时可有效防止处于停用状态下的卷布辊对由副罗拉机构引出的编织物产生干涉影响同时还有助于对编织物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引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引出装置,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机架、设置在机架的顶部并且位于顶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一第一针床、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并且位于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一第二针床、设置在第一针床上的一第一针板、设置在第二针床上的一第二针板,第一、第二针板彼此形成八字形的位置关系,并且第一、第二针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副罗拉机构安装腔,该副罗拉机构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顶部构成为筒口 ,所述的编织物引出装置包括一副罗拉机构、一卷布辊、一压布辊和一压布辊调节机构,副罗拉机构设置在所述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内,并且与所述筒口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相对应,卷布辊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的上部并且对应于所述副罗拉机构的下方,压布辊在对应于卷布辊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压布辊调节机构在对应于压布辊的一侧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与压布辊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引出装置还包括一导布板,当所述副罗拉机构在对牵拉力要求小的编织物牵引并且在所述的卷布辊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时,该导布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搁置在卷布辊朝向所述压布辊调节机构的一侧并且对应于副罗拉机构的下方,而导布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支承在所述压布辊调节机构上;当所述副罗拉机构在对牵拉力要求大的编织物牵引并且当启用所述卷布辊时,所述导布板自卷布辊以及压布辊调节机构上撤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1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纽扣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重复利用式自动加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