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通信号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947.4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6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郝辉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承煦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 信号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信号灯。
背景技术
人的视网膜含有杆状和三种锥状感光细胞,杆状细胞对黄色的光特别敏感,三种锥状细胞则分别对红光、绿光及蓝光最敏感。由于这种视觉结构,人最容易分辨红色与绿色。虽然黄色与蓝色也容易分辨,但因为眼球对蓝光敏感的感光细胞较少,所以分辨颜色,还是以红、绿色为佳。传统的机动车道信号灯由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允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组成。广泛用于公路交叉路口,弯道、桥梁等存有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指挥司机或行人交通,促进交通畅通,避免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发生。但是,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在不良天气条件如暴雨下,往往不具有很好的可视距离,容易使得机动车驾驶员不能很好的识别红绿灯或造成机动车驾驶员因信号的不明显而被忽视,从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交通信号灯,能够提高传统机动车交通信号的可识别度。
技术方案:一种交通信号灯,包括立柱、横杆、第一信号灯组、LED灯带;所述第一信号灯组为三色交通信号灯,所述第一信号灯组固定在横杆上,所述LED灯带沿竖直方向固定在立柱正面;所述LED灯带包括中空塑料带、封头、铜质基带、多个LED三色灯泡以及LED控制芯片,多个LED三色灯泡均匀设置于铜质基带上表面或下表面或上下表面,铜质基带穿设于中空塑料带中,LED控制芯片连接多个LED三色灯泡,且中空塑料带两端由封头密封,铜质基带经导线穿过任意一端封头外接电源;所述LED灯带与信号灯组接外部同一信号控制源。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正面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凹槽,所述LED灯带固定在所述竖直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正面设有沿水平方向的凹槽,所述LED灯带固定在所述水平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正面沿竖直方向以及横杆正面沿水平方向均设有凹槽,所述LED灯带同时固定在所述竖直凹槽和水平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上设有与其匹配的透明胶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交通信号灯中,立柱上设有能够分别发红光、黄光、绿光的LED灯带,该LED灯带的发光控制与设置在立柱横杆上的机动车信号灯组采用同一的信号源,使得第一信号灯组和设置在灯杆柱上的LED灯带能够同时发出红光、黄光、绿光信号,相当于增大了信号灯发光面积,从而使得机动车驾驶员能够在较远距离辨别信号灯。同时,在竖直立柱上设有的LED灯带也能够十分明显的提示过马路的行人,起到很好的人行道信号灯作用。在信号立柱上设置有第二信号灯组,该灯组作为斑马线行人信号灯使用。此外还可以在信号灯住横杆上或同时在横杆和立柱上设置LED灯带,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灯的可识别性。在信号立柱或横杆上设置埋设LED灯带的凹槽,这样的结构避免LED灯带受到外力的碰撞而损坏。在相应的凹槽上设置透明胶板,通过透明胶板将LED灯带密封在凹槽内,能够进一步的保护LED灯带,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将LED三色灯泡安装在铜质基带上,由铜质基带密封穿接于中空塑料带内,并在两端加以密封封头,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密封性,可任意剪切和延接,防水、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交通信号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立柱顶端的三叉型结构;
图3是立柱正面的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交通信号灯,包括铝制的立柱、铝制的横杆、第一信号灯组、LED灯带。立柱和横杆构成了信号灯的支架主体,在立柱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横杆,根据信号立柱安装的位置选择伸出马路一侧的信号灯横杆长度大于另一横杆。立柱固定在方形铝制底座上,如图2所示,立柱顶端设置为三叉型结构,横杆的直径小于立柱的直径,从而横杆的一端套入立柱顶端的三叉型结构内并用螺丝固定。如图3所示,在竖直立柱以及横杆的正面均设置能够埋设LED灯带的凹槽,将LED灯带埋设在凹槽内,并通过与凹槽匹配的透明胶板将其密封在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承煦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承煦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