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旋涡式清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00547.3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祝桂海;王贵美;盛杭钟;王立祥;陈建明;刘学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3/92 | 分类号: | E02F3/9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 地址: | 31125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下 清淤 旋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淤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旋涡式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河道、水库、电站等众多,它们都为我们生活的血脉担负着饮用、泄洪、排涝、旅游、航运、发电等不同功能。但是泥沙随水流汇集到河道、水库中常形成淤积物,淤积物容易造成河道堵塞,严重影响河道的使用功能。
为减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通常需要采用机械开挖方式对水下淤泥进行清理。机械开挖的方式需要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如空压机,螺旋铰刀以及大型的移动设备。需要大型运输设备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费时费力,增加施工成本,而且操作困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作时,需要大型发电机支撑其运作,耗能大,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旋涡式清淤装置,利用旋涡发生装置,在清淤地点形成旋涡水流,在旋涡水流的作用下,粘结力大的淤泥被渐渐冲散,淤泥相互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更容易被吸淤管吸收,显著提高清淤效果,进而缓解能耗。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定时器,实现自动控制,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旋涡式清淤装置,包括壳体、吸淤头及控制箱,壳体内设有支架,支架的下端连接吸淤头,吸淤头连接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吸淤头包括左吸淤管、右吸淤管及旋涡头,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分别位于吸淤头的两侧,左吸淤管的上端与右吸淤管的上端连接于支架的两侧;左吸淤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右吸淤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均连接至控制箱;旋涡头位于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之间,旋涡头的上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上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于支架的下端,电机连接至控制箱;控制箱内包括有电源及定时器开关,电源的正极连接定时器开关,定时器开关上设有输入点、第一输出点及第二输出点,输入点连接电源的正极,第一输出点连接电机,电机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第二输出点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负极。电机为能源输出装置,提供旋涡头工作动力,转轴连接电机与旋涡头,将电机的输出能源传导至旋涡头,实现旋涡头旋转。高速旋转的旋涡头能够带动其周围的水旋转,最终形成水流旋涡。当该水流旋涡逐渐靠近淤泥时,在水流旋涡的作用下,淤泥之间的粘结力逐渐下降,渐渐的相互分散,并围绕水流旋涡运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分散淤泥,分散后的淤泥更容易被清理,不仅能够简化清淤过程,提高清淤工作效率,能耗显著下降,节约施工成本;而且分散后的淤泥更容易被吸收,不易在清淤管路内堆积,方便清洗,延长使用寿命。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外接泵体,利用泵体工作将淤泥从河道底部吸至运渣船,操作简便,吸淤泥效果良好。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决定是否导通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从而控制是否进行吸淤作业。电源、定时器开关、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电机组成控制电路,定时器开关既可导通第一输入点又可导通第二输入点,但不同时导通。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调节定时器开关,确定定时时长,此时定时器开关导通第一输出点,电机工作,旋涡头形成水流旋涡,缓冲淤泥。当定时结束后,定时器开关导通第二输出点,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通电,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工作,开始清淤。控制电路实现自动控制旋涡头、左吸淤管及右吸淤管工作,使其相互配合作业,分工明确,提升清淤效果,且操作简便。
进一步,支架内设有清淤主管,清淤主管的两侧连接左吸淤管与右吸淤管。清淤主管实现集中收集淤泥。
进一步,旋涡头内设有蜗形板,蜗形板的上端固定于旋涡头内的上端。蜗形板将进入旋涡头的水流进行分配,从而产生水流旋涡。
进一步,旋涡头的两侧设有入水管,用于补充水流,避免旋涡头内水流不足。
进一步,转轴上设有伸缩杆,提高旋涡头的灵活性,扩大其作用范围。
进一步,电源与定时器开关之间连接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起控制作用。
进一步,控制箱上设有第一电机触点及第二电机触点,第一电机触点与第二电机触点相互连通,第一电机触点的两端连接第一输出点及电机,第二电机触点的两端连接电源的负极及电机。第一电机触点与第二电机触点均起到方便连接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5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多连杆传动曲轴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弹簧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