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机构复合型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0533.1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启国;向果;侯楠;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机构 复合型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轮机构复合型教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机械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高校机械类的课程,特别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基础类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目前机械原理的实验教学模式来看,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几乎还处在空白状态,尤其是实验课教具还停留在传统的“一物一模型”阶段,这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脱节,也与日益增长的对机械行业人才需求量的客观现实相矛盾。
就凸轮机构来说,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架组成的高副结构,因其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可实现从动件任意预期运动,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凸轮机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未能妥善解决凸轮机构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实验教学中验证型的实验多,而探索型实验少,实验课并没有让同学走进凸轮机构理论知识内部,也并没有激发起同学们对凸轮机构理论知识的探索欲望,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应有的作用;
2、凸轮机构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各个理论知识点分块化现象严重,没有一款涉猎凸轮机构多个知识层面并且将其统一成宏观知识体系的复合教具;与此同时,凸轮机构实验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活动脱离,忽视了凸轮机构知识的整合及连贯性,各实践环节之间相互独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凸轮机构整体设计理念;
3、因为学时的限制,不能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集中、同步实验;而传统凸轮机构实验教学因为受到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实验趣味性等多方面的约束而难以展开,加之同学们获取知识途径与习惯的变化,传统单一型凸轮机构教具在 凸轮机构机械原理实验课上逐步退出教学舞台。
因此,需要对凸轮机构教具及其演示控制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可涉猎凸轮机构多个知识层面并且将各知识层面在教具上内化统一成宏观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实验中凸轮机构各知识点教学的连贯性,并可突出凸轮机构整体设计理念,使学生可通过教具直接且宏观具体的了解凸轮机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凸轮机构理论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通过改进演示控制方法,使教具可不受教学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实验趣味性等多方面的约束而任意展开,提高其广泛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轮机构复合型教具,使教具本身可涉猎凸轮机构多个知识层面,并且将各知识层面在教具上内化统一成宏观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实验中凸轮机构各知识点教学的连贯性,并可突出凸轮机构整体设计理念,使学生可通过教具直接且宏观具体的了解凸轮机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凸轮机构理论知识的探索欲望,并且其演示控制方法智能化程度较高,使教具操作可不受教学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实验趣味性等多方面的约束而任意展开,提高其广泛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机构复合型教具,包括箱体和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实体凸轮、推杆和机架导轨,推杆包括并列设置的推杆Ⅰ和推杆Ⅱ,推杆Ⅰ和推杆Ⅱ均与机架导轨纵向滑动配合,机架导轨以可相对于两推杆纵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机架导轨为横向长度可调结构,实体凸轮对应推杆Ⅰ设置;
还包括演示控制系统,演示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获取推杆运动特性参数的检测装置、用于对所检测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的控制处理单元和用于显示最终处理结果的显示装置,检测装置与控制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显示装置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处理单元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检测装置包括:用于监测推杆的位移变化情况的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推杆的速度变化情况的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推杆的加速度变化情况的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动态监测推杆上升过程中推杆对机架导轨反作用力的变化情况 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安装设置于箱体外壁,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机架导轨两侧;
教具还包括一顶置导轨,推杆Ⅰ和推杆Ⅱ均以可横向移动的方式与顶置导轨配合设置,顶置导轨以可随两推杆同步上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箱体,顶置导轨上分别设置有与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一一对应的感应元件。
进一步,控制处理单元包括:主机和从机,从机对应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各设置一个,主机和四个从机采取串行多机通信的方式连接;
控制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一对应每一从机设置的滤波放大电路和模数转换器,滤波放大电路输入端与对应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器输入端与滤波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对应从机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0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实训教学的膜分离精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重复构建的演示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