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99330.5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9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芳;韩玮;张辉;丁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安 巡逻 监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安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具体是指一种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行业对保安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要求保安服务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巡逻业务是保安服务的主要业务之一,主要为设定区域、地段和目标的安全管理,执行巡视检查、警戒的服务业务。针对巡逻业务的监管,传统的巡更系统多要求保安人员必须按照预先设定的巡逻路线,用巡更棒读取巡更点,并在巡逻结束后,定期用有线连接的方式将巡更棒中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中。传统的巡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保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仍存在较多弊端。传统方式中,保安人员必须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巡逻;系统必须在巡逻路线上进行布线和预埋,施工复杂度较高;监管人员无法实时了解巡逻业务执行情况,包括保安人员是否在岗、是否按要求巡逻等;传统方式无法保障保安人员按要求执行巡逻过程中的任务,无法提示巡逻任务和监督任务执行。特别地,若保安人员在巡逻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甚至警情,一方面紧急情况无法及时上报和处理,另一方面保安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很难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巡更系统功能单一监管滞后的问题、实时监管保安人员的巡逻和任务执行情况、及时上报和处理突发情况、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包括监管服务平台及数个巡逻监管子系统;所述的巡逻监管子系统包括数个保安履职信息卡、数个手持机及监管中心;所述的保安履职信息卡设置于待巡逻的地点,且与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监管中心与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监管服务平台与所述的巡逻监管子系统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管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中心及数个远程监管终端;所述的数据中心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及备份服务器,所述的数据服务器与所述的监管中心或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数据服务器与所述的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的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的数据服务器及所述的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的远程监管终端与所述的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据中心设置有数个信息安全接口,所述的数据中心通过所述的信息安全接口与所述的远程监管终端、所述的监管中心及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安履职信息卡为超高频无源RFID电子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持机为超高频RFID手持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的监管中心包括PC终端及接处警电话,所述的PC终端及接处警电话分别与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可实现保安人员巡逻过程的实时监管;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可实现巡逻任务的定制和执行,巡逻路线的定义和生成;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可实现突发情况的上报和处理以及巡逻报表的生成;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条巡逻路线的巡逻监管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个远程监管终端的监管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安巡逻履职监管系统包括监管服务平台及数个巡逻监管子系统;所述的巡逻监管子系统包括数个保安履职信息卡、数个手持机及监管中心;所述的保安履职信息卡设置于待巡逻的地点,且与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监管中心与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监管服务平台与所述的巡逻监管子系统进行通信。
所述的监管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中心及数个远程监管终端;所述的数据中心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及备份服务器,所述的数据服务器与所述的监管中心或所述的手持机进行通信,所述的数据服务器与所述的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的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的数据服务器及所述的备份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的远程监管终端与所述的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9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