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酸尾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9167.2 | 申请日: | 2014-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斌;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大硫酸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6;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7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尾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具体地是硫酸尾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硫酸是十大重要工业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硫酸的产量常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但是,作为高污染性的化工行业,硫酸工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严重污染了环境。2007年环境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硫酸工业年SO2排放量约10万吨,占全国SO2排放量的0.4%,占化工行业SO2排放总量的9.0%,是化工行业中较大的SO2排放源。在2010年12月30日发布《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中对硫酸尾气的排放限制要求更加严格,要求2013年以后,所有新建和现有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必须低于400mg/m3,硫酸雾必须低于30mg/m3。硫酸生产尾气中含硫量低,极难处理。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氨-酸法,而用于处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很多,如有石灰乳法、钠碱法、氧化锌法、氨法、活性炭法、离子液法,双氧水法等,但是这些脱硫方法最终尾气中仍然有40-60mg/m3,甚至更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不能彻底解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探索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和环保的尾气处理技术对于硫酸工业势在必行,不仅能够确保硫酸尾气排放达到新国标的要求,且实现零排放的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酸尾气脱硫装置,运行成本低,吸收率高,同时反应生成的稀硫酸可直接回干吸系统利用,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硫酸尾气排放可达零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酸尾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和活性炭吸收储层,所述喷淋装置由循环泵、计量泵、双氧水储槽和喷淋器组成,吸收塔下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吸收塔内进气口上方设有气体分布板,气体分布板上均匀开设气体分布孔,开孔率在50-70%,使气体均匀排出,吸收塔上部设有喷淋器,气体分布板与喷淋器之间设有比表面积100-300m2的耐稀酸填料,使得气液在耐稀酸填料层内充分接触反应,喷淋器上方设有活性炭吸收储层,吸收塔底部设有收集槽,收集二氧化硫被双氧水氧化的硫酸,收集槽底部设有循环口和排液口,循环口经循环泵与喷淋器连通,双氧水储槽经计量泵分别与循环泵进液口和吸收塔进液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吸收储层设有装料口,用于活性炭的取送。所述吸收塔进液口设置在收集槽上方,气体分布板下方。
排液口、循环口、吸收塔进液口、排液口和从计量泵出来连接循环泵进液口的管道上均设有阀门,来控制液体的开关。
将双氧水法和活性炭法结合,硫酸尾气首先通过双氧水氧化为硫酸,生成的硫酸进入收集槽,当收集槽内的双氧水浓度高于0.1%时,进行循环喷淋,当双氧水浓度低于0.1%时,通过排液口排入干吸工段的循环酸槽内作为调节酸浓用水,经双氧水处理后的尾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储层,活性炭对尾气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SO2氧化成S03,然后与水蒸气生成H2SO4,催化反应生成的硫酸富集在活性炭孔隙内,当脱硫一段时间活性炭孔隙内的硫酸达到饱和时,用再生液(水)冲洗出硫酸,使活性炭恢复脱硫能力,得到的稀硫酸同样干吸工段的循环酸槽内作为调节酸浓用水,活性炭经洗涤、烘干后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所述活性炭吸收储层的高度占整个吸收塔高度的1/5。
该硫酸尾气脱硫装置具有46500Nm3/h的处理气量,双氧水的消耗小于8.0kg/t(H2SO4),尾气排放中几乎无二氧化硫。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便利的硫酸尾气治理方法,实现了零排放的环保要求,产生的稀酸被回收至硫酸生产系统再利用,又降低了硫酸生产成本,属于绿色清洁的脱硫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吸收塔 2-活性炭吸收储层 3-双氧水储罐
4-循环泵 5-计量泵 6-喷淋器
7-进气口 8-出气口 9-收集槽
10-气体分布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大硫酸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渤大硫酸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9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的配液系统
- 下一篇:含二甲醚异味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