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多孔材料固定改性吸附剂滤除水中重金属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8329.0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雪芹;田兆福;李小兰;陈志燕;周芸;蒋宏霖;王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C02F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多孔 材料 固定 改性 吸附剂 水中 重金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多孔材料固定改性吸附剂滤除水中重金属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自来水水源普遍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由于各自来水厂仍采用传统方法处理自来水,虽然水厂的出流水多能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因水管老旧或使用水塔未定期清洗的因素,使一般家庭饮用水水质发生变化,其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水中有毒物质即为重金属,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有砷(As)、铅(Pb)、镉(Cd)、汞(Hg)等离子,由于重金属的金属离子携带的电子多,能产生强而稳定的键结,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被代谢出体外,影响身体的代谢运作,且金属离子大多带正电,所以会优先接触神经系统,导致相关的疾病,如砷会对神经系统、皮肤、动脉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有致癌性,铅会损害人体造血、神经、消化和神经系统,镉可对人的肝和肾造成严重蓄积性伤害,在体内滞留时间长,有组织累积,在人体骨骼中的滞留半衰期是38年,有致癌性,如汞中毒破坏肝肾神经细胞等。目前对水中重金属滤除方式,大多使用氧化还原作用的原理,利用高纯度、细粒度的铜锌合金混合物产生电子化学反应,将重金属如铅、汞等形成附着于铜锌合金表面,以去除水中重金属,但这种处理中铜锌合金混合物制造不便,且成本较高,去除率随原水过滤量增加而下降,无法循环利用,易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原水中重金属,是相关科研工作者亟需研发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重金属滤除装置去除原水中重金属,使原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幅度降低,且该装置中的吸附材料可循环使用,不产生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多孔材料固定改性吸附剂滤除水中重金属的装置,包括反应罐(2)、多孔介质(3)、吸附剂(4),罐体下方出水口设有旋转开关(8),在所述反应罐底部还设有砂芯滤板(5)。砂芯滤板(5),用来截留细小的吸附颗粒从多孔介质中脱落而随水流出;旋转开关(8)可用来调节过滤水流速度,从而调节过滤效果。
所述砂芯滤板(5)为树脂覆膜砂芯,砂芯孔径为:20-30um;所述反应罐(2)上部还配套有带手柄(6)的活塞(1),所述反应罐罐身装有便于固定的耳柄(7);所述多孔介质(3)为天然丝瓜络;所述反应罐(2)中的多孔介质(3)中均匀放置有经改性处理后的生物吸附剂颗粒(4),为海藻、海带或白腐真菌菌丝中的至少一种。相比于吸附剂机械地堆积吸附,分散于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剂,与液体的接触面数倍增加,吸附效率大大提高,
所述反应罐(2)的内径为60mm,高500mm的圆柱型反应罐。所述手柄(6)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五边以上多边形;所述反应罐(2)和活塞(1)为玻璃材质,套接处做磨砂处理。在水流速度慢或砂芯滤板(5)有堵塞时,可实现加压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金属滤除装置,可以使原水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被多孔介质中生物吸附剂吸附,该吸附剂既环保又便宜,用稀盐酸解吸后,可循环利用,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金属滤除装置,包括磨砂活塞1,磨砂活塞上有圆形手柄6、装置主体为磨砂反应罐2,优选的反应罐为透明玻璃制成,反应罐中有多孔网状介质3,多孔介质为优选天然丝瓜络,内均匀分布有改性生物吸附剂4,罐体底端安装有砂芯5,用来截留细小的吸附颗粒从网状介质中脱落而随水流出,反应罐设有出水口,若原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原水直接流过吸附剂速度过快,影响吸附效果,在出水口处加装有旋转开关8,控制流水速度,反应罐上方加的密闭活塞,目的是防止部分砂芯孔被吸附颗粒堵塞,导致净化后水流速过慢,可推动活塞,实现加压,使水流出。为方便反应罐固定,在罐体外距离进水口10cm处安装耳柄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8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方向控制拉杆球头的拉杆紧固装置
- 下一篇:转向系统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