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给料阀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773.0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3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强;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F16K41/02;D06F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贝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阀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添加液体物料的阀门,特别地,所述阀门可以安装到洗衣机等设备上,用于添加洗衣液等液体物料。
背景技术
阀门装置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具体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用来改变通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可以具有导流、截止、节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压等功能。
现有的用于供给液体物料的阀门装置有很多种结构,例如,截门形,旋塞形等等,申请号为CN201320131625.2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保护的阀门装置,采用了分体式的阀门结构,能够实现两个和多个装置的连接,该阀门装置包括可以相互分开和对接的运动阀组件1和固定阀组件2,该两个阀组件分别对应和限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通过阀组件内分别设置的弹簧和密封圈来实现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密封作用。
然而,该实用新型专利描述的阀门装置,其密封性和可靠性比较差,当液体输送完后,固定阀组件空腔内会积存液体,由于运动阀无法回收留存在固定阀空腔中的积液,且固定阀和运动阀的连接处,采用了平口设计方式,因此,当运动阀和固定阀分开时,固定阀组件空腔内的积液容易从连接处漏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增加液体给料阀门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避免漏液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给料阀门装置。液体给料阀门装置包括:容纳盒组件以及与容纳盒组件分离的一体活塞组件;一体活塞组件用于伸入容纳盒组件并向其进给液体;一体活塞组件包括:注液口和回复机构,回复机构包括:套 筒和第一弹性部件,套筒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将伸出一体活塞组件的注液口收回到一体活塞组件内。
可选地,一体活塞组件包括:一体活塞,套筒和第一弹性部件,注液口设置于一体活塞,套筒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一体活塞滑动,将一体活塞的注液口收回到一体活塞组件内。
可选地,一体活塞还包括:内管,外管,套筒位于内管与外管之间,注液口位于内管,第一弹性部件由套筒和内管限位,套筒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内管以及外管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夹槽内滑动,将内管的注液口收回到一体活塞组件内。
可选地,一体活塞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部件,第一密封部件位于套筒与一体活塞之间,用于套筒与一体活塞之间的密封。
可选地,一体活塞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部件,第二密封部件位于一体活塞的前端,用于当套筒将注液口收回到一体活塞组件内时,对一体活塞组件进行密封。
可选地,内管设有伸出筋,用于限定第一弹性部件的活动范围。
可选地,外管设有定位台阶,用于限定一体活塞组件伸入到容纳盒组件内的长度。
可选地,套筒在与一体活塞垂直的前部端面上设有开孔。
可选地,外管与内管的底部连接成一体,且在该底部的端面设有开孔。
可选地,一体活塞组件的底部设有开孔,用于与外部组件连接以补给液体。
可选地,容纳盒组件包括:进液口以及进液口阀门,进液口阀门包括第三密封组件,用于对进液口进行密封。
可选地,进液口阀门包括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在一体活塞组件的作用下,开启或关闭进液口。
可选地,进液口阀门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在一体活塞组件的作用下,第二弹性部件压缩或伸展,带动第二活塞相应地开启或关闭进液口。
可选地,容纳盒组件在与一体活塞组件的连接部位,设有阶梯结构,一体活塞组件的前端相应地设有滑动台阶,当一体活塞组件伸入到容纳盒组件时,滑动台阶与阶梯结构卡合,而停止一体活塞组件相对于容纳盒组件运动。
可选地,回复机构包括,套筒,第一弹性部件,当一体活塞组件受外力 从容纳盒组件拔出时,在滑动台阶在外力作用下与阶梯结构分离之前,套筒在第一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将注液口收回到一体活塞组件内。
可选地,滑动台阶上设有第三密封部件,当滑动台阶与阶梯结构卡合时,第三密封部件与阶梯结构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