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小孔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244.0 | 申请日: | 2014-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4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兵昌;郑吉先;张琴;刘斌;马庆贺;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零件 径向 小孔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小孔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径向小孔加工一直是个难点,尤其是孔径在1-3mm。(1)如果使用钻模加工时,因为轴类零件径向小孔孔径太小,传统的钻套需要增加钻头长度。缺点是:会降低钻头寿命,而且钻削速度较慢;(2)如果周向有几组孔系时,定位较为困难。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难度大,普遍采用立式钻床划线加工;该方式可以实现工件径向孔的加工,适宜于小批量加工。缺点是:需要每件划线,加工效率较低,且位置精度不容易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小孔的定位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轴类零件径向小孔加工方案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小孔的定位装置。
用于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小孔的定位装置,包括底板1、挡板2、尾架座8、尾架顶针6、V形块4和定位板5;所述底板1呈矩形板状,其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定位长键槽11;
所述底板1左端部的定位长键槽11上配合固定有挡板2;所述挡板2顶面的中部设有第一销孔21,外侧设有向上凸起的挡板限位块25,内侧端面为向下凹陷的呈“U”字形凹槽状的定位端面22;所述定位端面22上开设有三个周向定位孔24,每个周向定位孔24内配合设有定位销3;所述周向定位孔24垂直于第一销孔21,且三个周向定位孔24呈三角布置;
所述底板1右端部的定位长键槽11上配合固定有尾架座8;所述尾架座8呈矩形块状,其顶面的中部设有第二销孔81,外侧设有向上凸起的尾架限位块87;
在尾架座8的中部设有同轴贯通的顶针定位孔82和顶针螺纹孔83,且垂直于第二销孔81;顶针定位孔82内配合设有尾架顶针6;尾架顶针6的内端为顶针,外端为螺杆,所述螺杆与顶针螺纹孔83配合,且伸至尾架座8外,螺杆的外伸段上配合设有导向块86,螺杆的外伸杆端配合连接着旋转手柄9;
所述挡板2和尾架座8之间的定位长键槽11上设有两件V形块4,且V形块4的上端部为V形卡口;
所述挡板2和尾架座8的顶面上还配合盖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设有一个以上的钻削定位孔51。
所述尾架顶针6上分为顶尖61、定位段62、移动段63和手柄连接段64;其中定位段62与顶针定位孔82配合;所述移动段63与导向块86螺纹配合,所述手柄连接段64连接着旋转手柄9;通过旋转手柄9可带动尾架顶针6的移动段63沿尾架座8的顶针螺纹孔83前后移动。
所述挡板2通过挡板定位键23和定位长键槽11的定位配合、且通过螺栓与挡板固定U形孔26配合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V形块4通过V形块定位键41和定位长键槽11的定位配合、且通过螺栓与V形块固定U形孔42配合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尾架座8通过尾架座定位键84和定位长键槽11的定位配合、且通过螺栓与尾架安装孔85配合固定在底板1上。
所述定位板5的左端卡设在挡板限位块25内侧的挡板2的顶面上,其右端卡设在尾架限位块87内侧的尾架座8的顶面上。
所述定位板5的左端部设有与第一销孔2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52,定位板5的右端部设有与第二销孔81对应的U形定位孔53;所述第一定位孔52与第一销孔21和U形定位孔53与第二销孔81内均配合插设有插销7;所述定位板5通过插销7固定盖设在挡板2和尾架座8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维护便捷, 不需要划线定位,可以快速定位工件各径向孔的位置,提高了位置精度和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定位准确,可实现钻模板快速定位,同时可以实现周向的快速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下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轴零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轴零件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尾架顶针、尾架座与旋转手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9为尾架顶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尾架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包装置上的行走抱袋机构
- 下一篇:一种机床快速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