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7002.1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4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杰玉;卫明;孙斌;张树琛;瞿建昌;许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081;B04C5/04;B04C5/10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含尘气体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含尘气体除尘设备领域,旋风除尘器已得到广泛使用。但现有的旋风除尘器,其除尘效率在85%左右,且难以大型化,因为通常情况下,旋风除尘器的筒体直径增大,除尘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这就限制了旋风除尘器的适用效果,一方面降低了使用效率,一方面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中对除尘器的大型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大流量烟气的除尘,满足除尘器的大型化要求,同时提高除尘效率的除尘装置。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除尘装置,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圆筒状的装置本体,下部筒体,装置本体下部与锥形结构的下部筒体连通,所述的除尘装置还包括筒状的烟气入口管,烟气入口管的入口管底板部设置为底板外侧部高度高于与装置本体连接的底板外侧部的结构,下部筒体包括上锥形筒和下锥形筒,装置本体和下锥形筒分别与上锥形筒上端口和上锥形筒下端口连通。
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上端部设置顶板,顶板上安装垂直布置的排出管,尘屑排出管设置为从顶板位置延伸到装置本体中间部位的结构。
所述的上锥形筒的上锥形筒上端口为圆形结构,上锥形筒上端口的直径尺寸与装置本体直径尺寸相等,上锥形筒上端口与装置本体焊接连接。
所述的下锥形筒的下锥形筒上端口上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连接孔,上锥形筒的上锥形筒下端口与连接孔连通,上锥形筒下端口设置为直径尺寸小于下锥形筒上端口直径尺寸的结构。
所述的烟气入口管设置为C型结构,烟气入口管与装置本体上端部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圆筒状的装置本体和上下的上锥形筒和下锥形筒,上锥形筒和下锥形筒能够起到二次分离的作用,减少了内涡旋对已分离粉尘的夹带,提高除尘效率;烟气入口管采用异形入口结构(即底板外侧部高度高于与装置本体连接的底板外侧部的结构),避免了进气与内部涡旋的相互干扰,有效组织除尘器内的气流工况,提高除尘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能够有效地满足流量近100000m3/h的大流量含尘气体的除尘要求,同时使除尘效率提高到92%~95%,从而明显提高了除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装置本体;2、下部筒体;3、烟气入口管;4、入口管底板部;5、底板外侧部;6、底板内侧部;7、上锥形筒;8、下锥形筒;9、上锥形筒上端口;10、上锥形筒下端口;11、下锥形筒上端口;12、连接板;13、连接孔;14、顶板;15、尘屑排出管;16、外涡旋;17、内涡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除尘装置,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圆筒状的装置本体1,下部筒体2,装置本体1下部与锥形结构的下部筒体2连通,所述的除尘装置还包括筒状的烟气入口管3,烟气入口管3的入口管底板部4设置为底板外侧部5高度高于与装置本体1连接的底板外侧部6的结构,下部筒体2包括上锥形筒7和下锥形筒8,装置本体1和下锥形筒8分别与上锥形筒上端口9和上锥形筒下端口10连通。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设置圆筒状的装置本体和上锥形筒和下锥形筒,上锥形筒和下锥形筒能够起到二次分离的作用,减少了内涡旋对已分离粉尘的夹带,提高除尘效率。烟气入口管采用异形入口结构(即底板外侧部高度高于与装置本体连接的底板外侧部),避免了进气与内部涡旋的相互干扰,有效组织除尘器内的气流工况,提高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设置为底板外侧部5高度高于与装置本体1连接的底板外侧部6的结构,即入口管底板部4设置为倾斜角度,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进气流更加顺利的从烟气入口管3切入圆筒状的装置本体1内,减少粉尘对装置本体1的冲击,降低内外气流涡旋短路的可能性,提高除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7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炉床进气式稻壳焚化炉
- 下一篇:拖拉机油门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