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汞触媒浸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5519.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谢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7/02 | 分类号: | B01J37/02;B01J27/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2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浸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汞触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汞触媒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氯化汞触媒中,常常是将一定比例的氯化汞和助剂放入溶解池中溶解后,靠泵将溶液打入装有活性碳的浸泡池,通过阀门控制,保持溶液覆盖活性碳,使活性碳得到充分浸泡,再通过阀门将浸泡后的溶液放入溶解池,浸泡池中的活性碳吸收氯化汞和助剂后形成半成品,通过底部碟阀放出进入凉干、烘干阶段。
采用上述汞触媒浸泡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不足是:由于活性碳夹带有许多粉尘,在浸泡过程中一是粉尘容易堵塞活性碳的孔隙,影响深度吸附氯化汞;二是粉尘本身含有细小孔隙容易吸附氯化汞,减少了活性碳中氯化汞的含量,影响质量。同时在浸泡池上部无任何溢流管,人为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溶液外流,造成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汞触媒浸泡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汞触媒浸泡装置,包括浸泡池及分别与浸泡池连通的污水处理池和溶解池,所述浸泡池上方设置有管道B与污水处理池相连,且在管道B上连接有水泵A,所述浸泡池上方设置有管道A与溶解池相连,且在管道A上连接有水泵B,在浸泡池下端出口管上分别通过回水管和溶液回流管A与污水处理池和溶解池相连。这样通过管道将浸泡池、污水处理池和溶解池连通形成闭合回路,使污水循环利用,即节能又环保。
为了便于清洗浸泡池中夹带粉尘的活性碳,所述管道B上位于浸泡池上部设置有喷头。
所述回水管上靠近浸泡池下端出口管处设置有阀门A和阀门B,并在回水管上位于阀门A与阀门B之间设置有溶液回流管B与溶解池相连。
所述浸泡池上端还设置有与溶液回流管A连通的溢流管。
所述溶液回流管A上设置有阀门C。
所述溶液回流管B上设置有阀门D。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浸泡装置,在汞触媒浸泡前,可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水通过水泵加压打入浸泡池,用喷头清洗浸泡池中夹带粉尘的活性碳后再进行浸泡,有效防止粉尘堵塞活性碳的孔隙和吸附氯化汞,提高产品浸泡质量;由于在浸泡池下端出口管上设置回水管与污水处理池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使清洗的水流入污水处理池循环利用,在浸泡过程中,在回水管上设置双阀,中间设有阀间阀,防止因阀门泄漏,溶液流入污水池。在浸泡池上部开溢流管,防止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溶液外漏,污染环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节能环保,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汞触媒生产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处理池,2-水泵A,3-浸泡池,4-溶解池,5-水泵B,6-管道A,7-溢流管,8-管道B,9-喷头,10-回水管,11-阀门A,12-阀门B,13-阀门C,14-溶液回流管A,15-阀门D,16-溶液回流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汞触媒浸泡装置,包括浸泡池3及分别与浸泡池3连通的污水处理池1和溶解池4,所述浸泡池3上方设置有管道B8与污水处理池1相连,且在管道B8上连接有水泵A2,所述浸泡池3上方设置有管道A6与溶解池4相连,且在管道A6上连接有水泵B5,在浸泡池3下端出口管上分别通过回水管10和溶液回流管A14与污水处理池1和溶解池4相连。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浸泡前,将污水处理池1中的水通过水泵A2加压打入浸泡池3将活性碳中的粉尘洗掉,可防止粉尘堵塞活性碳的孔隙和吸附氯化汞,影响产品质量;由于在浸泡池3下端出口管上设置回水管10与污水处理池1连接,使清洗的水流入污水处理池1循环利用,即节约能源,又避免清洗后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述管道B8上位于浸泡池3上部设置有喷头9。这样,在汞触媒浸泡前,将污水处理池1中的水通过水泵A2加压打入浸泡池3内,然后用喷头9清洗浸泡池3中夹带粉尘的活性碳约15分钟,从而避免在浸泡过程中粉尘堵塞活性碳的孔隙,影响深度吸附氯化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5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